-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087918
- 條形碼:9787811087918 ; 978-7-81108-79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本書特色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50年學術文庫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內容簡介
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了我國當代藝術、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原生態藝術保護等眾多領域的建設、發展,其教學與科研成果也是支撐國家整體文化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性環節。新中國美術創作中曾經流行的“少數民族熱”現象,對中國現代美術創作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投射到60年中國美術教育的整體發展中,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體系,是高等美術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分支。如何辦好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如何發展這一學科?仍然是擺在我們全體同仁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根植于豐富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沃土,幾代同仁奮進在民族美術教育的陣線上,不懈地耕耘。現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少數民族區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民族地區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都將激發我們在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和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的藝術實踐中作出新的拓展和貢獻。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目錄
悟覺釋藝
線意和色調
——談工筆花鳥畫的繼承與革新
創作與教學思考
——兼論工筆花烏畫的時代精神
沒骨畫的重新崛起
——中國現代沒骨畫派宣言
骨法用筆與尚骨精神
向宋人學習
——發揚中國花鳥畫的“宋人精神”
現代沒骨與潑繪
——我的藝術探索和實踐
我的創作觀
面臨挑戰與機遇
——關于中國線描藝術的思考
時代的情懷時代的風范
——論郭味蕖的花鳥畫藝術
潑繪心語
悟道隨筆
時代的工筆白描藝術
沒骨畫的表現特質與時代機遇
構建時代的筆墨觀
面對現實正確認知
——時代與藝術格調析
感念師恩重溫師藝
——有感于高冠華先生的藝術與人生
中國線意造型的藝術精神
——有感于首屆中國畫線
描藝術展暨畫集的出版
立足開拓勇于探索
——山東中國花烏畫晉京展的啟示與思考
教學篇
為培養新一代美術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于中國畫教研室教學大綱的特點與思考
中國畫研究生的臨摹、寫生、創作教學
圖式構成與形式法則研究
推進和完善中國畫的色彩語言
——關于寫生色彩與裝飾色彩的訓練
現代民族裝飾繪畫與設計研究課程綜述
注重理念與系統的建構 回歸教育的本體
培養高層次的民族美術創作應用和理論研究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在首屆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論壇上的主題發言
習法、澄懷、修果
——寄語2007屆花鳥畫工作室的全體學員及同仁
六大教學課程述要
注重創作應用的理論研究把握當代民族事業
發展建設的主脈
——在視覺藝術博士生教學研討會暨中國視覺藝術中心第二屆年會上的發言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節選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內容簡介: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了我國當代藝術、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原生態藝術保護等眾多領域的建設、發展,其教學與科研成果也是支撐國家整體文化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性環節。新中國美術創作中曾經流行的“少數民族熱”現象,對中國現代美術創作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投射到60年中國美術教育的整體發展中,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體系,是高等美術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分支。如何辦好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如何發展這一學科?仍然是擺在我們全體同仁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根植于豐富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沃土,幾代同仁奮進在民族美術教育的陣線上,不懈地耕耘。現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少數民族區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民族地區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都將激發我們在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和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的藝術實踐中作出新的拓展和貢獻。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相關資料
插圖:作為東方母體的華夏書畫藝術,從來就是在吸納、融會、同化外來藝術優長的同時,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不斷完善著自己本有的審美質素而成長發展的,它彰顯了我們無限的寬宏與包容的民族精神。認知大自然生命本義之“明空不二”的“二元”思辨哲學理念是藝術家務必面對的悟覺過程,它決定著藝術家及其作品境界的高度與深度。畫家在以意立象和立象盡意過程中所營造的形神趣境之審美取向,是以主觀之心性所立的主客交融后所生之心象的印跡。畫家傾一生乃至“幾世”之素養積累,以其富有個性的意象創造和創舉,駕馭畫面的黑白灰、點線面、節奏旋律諸因素環節所構建的每一幅作品的審美意象,都是在完成一次從太極生兩儀演萬象或是在完成一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生命演化過程,故此,每一幅作品都是有生命的,我們切不可等閑與輕率。一幅創作或習作,無論是造型、色彩還是布局,不過是畫家從混沌到清晰再到混沌
李魁正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文選 作者簡介
李魁正,1942年生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沒骨畫派主持人,東方現代潑繪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主要研究中國畫創作實踐理論與教學,是我國中國畫學術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其挖掘、獨創的現代沒骨畫、現代潑繪藝術和現代線描藝術都在當代中國畫創作探索發展的進程中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