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臺灣這些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12755
- 條形碼:9787229012755 ; 978-7-229-0127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臺灣這些年 本書特色
《我們臺灣這些年》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
講述30年來政治巨變下,臺灣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老老實實,有點兒風趣
我們臺灣這些年 內容簡介
《我們臺灣這些年》:關于真正的臺灣,你又了解多少?這是我常常問大陸朋友的問題。我明白,對于很多大陸朋友來說,臺灣往往只是一個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數人并不清楚臺灣過去30年究竟發生了什么?臺灣普通民眾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其實,臺灣30年來的社會巨變,絕不亞于改革開放30年的大陸。
1975年蔣介石逝世后,臺灣局勢驟然微妙;蔣經國于70年代末力排眾議,強力發動臺灣社會變革,直接推動了臺灣的經濟騰飛;接下來的幾十年,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場,臺灣社會風起云涌,每一個*普通的臺灣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30多年的社會巨變,也給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歡笑與淚水。
本書從我出生的1977年寫起,以一個臺灣平民的視角,向您細述30多年來臺灣社會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與您分享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讀完本書,您多半會感嘆一聲:這些年,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我們臺灣這些年 目錄
1977
出生在被趕出聯合國后風雨飄搖的臺灣
1978
蔣經國繼任與“十大建設”
1979
我的家庭
臺灣當局與美國“斷交”
1980
臺灣當年的電視臺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大審”改變了陳水扁的一生
1981
幼稚園時光,童年的“雙十節”
臺灣早期民主的萌芽
陳文成命案
1982
《楚留香》流行
金庸被禁
臺灣的族群及“外省人”
李師科案
我在教會里
爺爺去世的“基督教葬禮”及鄉下的回憶
1983
“六義士”劫機
1984
上小學
臺灣**間麥當勞開業、海山煤礦爆炸案
“竹聯幫”幫主陳啟禮與“江南案”
20世紀80年代初的綜藝節目
20世紀80年代初的流行音樂界
20世紀80年代初小學生喜歡的電影明星
1985
十信案
這些人這幾年都在干嗎
第四臺
在小學課文里學習“蔣介石的故事”
小學的一天
1986
社運的啟蒙
新聞報道“民進黨成立”,讓很多臺灣人驚呆了
圓山動物園搬家
1987
臺灣宣布“反攻大陸”無望
開放大陸探親
大度路飆車風
電影《報告班長》轟動全臺
瓊瑤劇《庭院深深》盛況空前
解嚴
1987年的臺灣社會
錄像帶出租店
1988
蔣經國去世
《愛拼才會贏》席卷臺灣
漢城奧運
520事件
1989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這年的兩部電影:《七匹狼》與《悲情城市》
《愛到*高點》
海外異議人士返鄉潮
“小虎隊”爆紅,歌迷瘋狂
股市首次上萬點
小學的課程
小學生活雜談
蔣經國死后的“宮廷斗爭”
林強《向前走》
初中
1990
三月學運,李登輝開始一連串的政治改革
職棒開打
全家出游,在飛機上**次接觸大陸人
初中課程
1991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
中學生的政治價值觀
1992
“四大天王”搶灘臺灣流行歌壇
初中能力分班
1993
邁克爾•杰克遜臺北演唱會
“新黨”成立
尹清楓命案:臺灣二十幾年來*大的政治懸案
初中四班
淡江高中的一年
1994
千島湖事件
1995風波
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
1995
李登輝“私人訪美”,兩岸之間的“飛彈事件”
1996
臺灣地區**次“大選”
高中補習班與名師的故事
彭婉如命案與劉邦友命案
1997
電視劇《姻緣花》帶來的熱潮
高三的*后
高中“三民主義課”
1997年過世的名人
大一的流水賬
“白曉燕命案”主犯陳進興落網
看電影《泰坦尼克號》
**次上網
1998
上成功嶺
臺灣的“大學三學分”
臺北市長的世紀之戰:馬英九擊敗陳水扁
“凍省”讓宋楚瑜和李登輝結下梁子
1999
**次到大陸
金援科索沃
9•21大地震
2000
2000年臺灣“大選”:“國民黨內訌”導致陳水扁當選
巴掌溪事件
臺灣掀起的“上海熱”
親民黨成立
2001
鄉土劇
開放大陸媒體駐臺
**次在大陸長途旅游
臺北捷運淹水事件
2001“棒球世界杯”在臺灣
臺風
2002
澎湖空難
研究生考試
馬英九連任臺北市長
2003
“SARS”讓全臺恐慌
我成了一名新兵
臺灣人泡溫泉的習慣
儀隊新兵
2004
陳水扁連任,我在部隊里感受“臺灣大選”
儀隊的任務
“外籍新娘”
省籍情結
2005
在部隊里過年
任務型“國大選舉”
2005年到大陸旅行
卡債風暴
高雄捷運“泰勞”示威,牽出無數弊案直指“陳水扁一家”
2006
精品業
“紅衫軍”倒扁
臺北市長選舉,宋楚瑜僅獲5萬票
2007
搞軌案:臺灣媒體“新聞娛樂化”的極點
“環保購物袋”風波
高鐵通車,臺北到高雄90分鐘
到上海工作
2008
2009
后記
……
我們臺灣這些年 節選
蔣中正的影響力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還存在,在我小學時都還要背“蔣介石遺囑”,音樂課也要學唱“蔣介石紀念歌”。而每次老師一提到蔣介石或“國父”孫中山先生時,大家都要正坐或立正一下表示尊敬。這些事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挺傻的。(選自本書1978年)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臺灣的民眾都被教育著共產黨要“血洗臺灣”,因此從很小開始我就有這種陰影,害怕真的被血洗了。(選自本書1981年)
如馬英九,他在留學回臺后,因為家世清白,又是“忠黨愛國”世家,因此被推薦選為蔣經國的英文秘書從事翻譯工作。當時小馬哥可是年輕帥氣啊!每次蔣經國接見外賓,就見到馬英九坐在中間翻譯,新聞一放出來,不知道當時讓多少女人為之注目。(選自本書1985年)
1988年的1月13日,這一天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當天是爸爸的生日。那天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在電視機前面,收看華視播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海鷗飛處彩云飛》,我娘搶著看臺視的《還君明珠》。在接近八點半后進廣告,廣告播到一半,電視上赫然出現蔣經國的遺像。全家一陣愕然,畫面也停在那里,時間好像頓時停止了一樣。(選自本書1988年)
在蔣中正的時代,臺灣上下都是為了“反攻大陸”而作準備,所以,對于臺灣本地的開發并不積極。蔣經國掌握權力后,也許是深知“反攻大陸”已遙遙無期,進而才將注意力轉到延續臺灣發展的各項經濟重大建設之上。(選自本書1988年)
其實在臺灣的俗語當中,有很多都是跟大陸地名有關的。比如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就是代表一個人的牛脾氣非常頑固,就算換個環境也還是一樣;還有“去蘇州賣咸鴨蛋”,則代表某人往生去也,駕鶴西歸;“烏魯木齊”則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意思。(選自本書1994年)
我們臺灣這些年 作者簡介
廖信忠,1977年出生于被趕出聯合國后“風雨飄搖”的臺灣;1984年,李登輝當選“副總統”,廖信忠上小學;1989年,蔣經國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國中;1993年,新國民黨聯線人士組建“新黨”,廖信忠進入淡江高中讀書;1998年,馬英九和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廖信忠參加成功嶺大專集訓;2008年,臺灣大選馬英九獲勝,而陳水扁隨后鋃鐺入獄,廖信忠也在上海開啟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