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中國農村減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513408
- 條形碼:9787509513408 ; 978-7-5095-134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減貧研究 目錄
緒論**章 改革開放——中國發展的宏觀環境和減貧體系一、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一)經濟結構(二)人口和就業(三)自然條件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主要成就(一)宏觀經濟快速發展(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減貧成績顯著(四)人類發展指數升高(五)千年發展目標進展順利(六)社會基礎設施系統逐漸完善(七)民族自治和融和三、中國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一)發展不平衡問題(二)貧困問題依然嚴峻四、中國特色的反貧困體系(一)有利于窮人的經濟增長模式(二)政府主導的開發式扶貧體系(三)農村社會安全網第二章 緩解貧困——中國跨世紀的偉大工程一、減貧戰略的階段特點(一)1978-1985年,制度變革下經濟增長引發的大規模緩解貧困(二)1986-2000年,政府主導下的開發式扶貧(三)2001年以來,開發式扶貧與多項惠農減貧政策并舉的整合階段二、減貧目標的實現(一)貧困人口減少(二)貧困群體生存需求的滿足(三)貧困群體基本公共服務消費的滿足(四)勞動力素質提高(五)貧困群體發展的區域條件得到改善三、減貧成就的影響(一)對弱勢群體的賦權,促進社會公平(二)推動經濟發展(三)和諧社會關系(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五)對全球反貧困貢獻巨大第三章 經濟增長——中國減貧的動力機制一、宏觀經濟增長與減貧二、有利于窮人的經濟增長政策(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二)農村分配政策和農產品流通政策(三)農村勞動力流動政策(四)農業生產支持政策(五)區域發展政策三、經濟增長的減貧效應(一)中國經濟增長的歷程(二)中國經濟增長對減貧的作用四、農業增長與減貧(一)農業部門經濟發展趨勢及對中國扶貧的影響(二)農業部門發展與減貧的未來政策選擇五、鄉鎮企業發展與減貧(一)鄉鎮企業發展對農村減貧的貢獻(二)鄉鎮企業發展對目前及未來農村減貧的作用和挑戰(三)非農就業和減貧六、城市化與減貧(一)城市化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減貧的歷史評價(二)城市化進程中的扶貧行動面臨的挑戰七、相關經濟因素與減貧的關系(一)收入分配和減貧(二)國有企業及鄉鎮企業改革和減貧(三)通貨膨脹及農產品價格和減貧(四)貿易市場化和減貧八、城鄉經濟發展、經濟轉型與中國的扶貧(一)從統籌城鄉的角度全面設計今后的扶貧策略(二)選擇有助于解決貧困問題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戰略(三)審慎評估農業在農村扶貧中的作用_第四章 政府主導——中國反貧困的領導、組織和保障一、政府主導的背景和內涵二、政府主導扶貧開發的組織保障三、政府主導扶貧開發的政策體系(一)《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三)西部大開發戰略(四)目標瞄準政策和扶貧監測體系四、政府主導的資金投入(一)扶貧資金的分配政策和機制(二)專項扶貧項目的目標和管理機制第五章 社會參與——中國反貧困資源調動的重要補充一、扶貧計劃中的社會參與(一)社會參與的理論基礎(二)社會參與的運行模式(三)社會參與扶貧的方式(四)社會參與扶貧的成效二、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三、政府非職能性扶貧模式——政府部門在扶貧中的參與四、社會扶貧工程模式——民間組織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參與(一)中國民間組織參與扶貧開發工作概況(二)社會扶貧工程模式的特點(三)希望工程(四)春蕾計劃(五)幸福工程(六)天使工程五、企業參與扶貧的模式(一)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二)參與扶貧的企業類型及參與途徑(三)光彩事業第六章 自力更生——中國緩解貧困的立足點一、自力更生的政策內涵(一)自力更生減貧的政策層面(二)貧困類型與自力更生減貧(三)自力更生減貧的內力和外力二、自力更生減貧的環境條件三、鄉鎮企業發展與自力更生減貧(一)中國鄉鎮企業發展的歷程(二)鄉鎮企業發展對減貧的貢獻(三)貧困地區的鄉鎮企業發展四、貧困地區勞務輸出與自力更生減貧(一)農村勞務輸出的政策(二)勞務輸出緩解貧困的理論基礎(三)貧困地區勞務輸出的特點(四)勞務輸出對減貧的貢獻第七章 開發扶貧——中國緩貧的戰略措施一、中國農村扶貧政策的演變(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二)有力的政府主導(三)開發式扶貧模式的形成(四)開發式扶貧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五)開發式扶貧政策中的瞄準機制(六)開發式扶貧政策與貧困人口的參與(七)開發式扶貧政策與社會參與(八)開發式扶貧政策與國際合作二、開發式扶貧政策的理論基礎(一)經濟增長是減緩貧困的必要條件(二)人口遷移可以提高窮人的收入水平和生存能力(三)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可以為脫貧致富奠定條件(四)為窮人提供稀缺的生產要素有助于解除經濟發展的瓶頸(五)窮人賦權和擴大參與是緩解貧困的一項根本保證(六)堅持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有助于農村扶貧開發的可持續發展三、針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扶貧措施——以工代賑(一)以工代賑項目的政策演變(二)以工代賑項目的作用與特點(三)以工代賑項目實施中的問題與完善四、生態環境惡劣地區的扶貧措施——自愿性移民(一)自愿性移民的主要政策(二)自愿性移民搬遷的具體實施(三)自愿性移民搬遷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四)自愿性移民搬遷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完善五、調動信貸資源的扶貧——扶貧貼息貸款(一)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的實施與演變(二)扶貧貼息貸款的績效六、貧困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扶貧措施——科技扶貧(一)科技扶貧的主要政策內容(二)科技扶貧的主要成效七、農村社區綜合發展的扶貧措施——整村推進
展開全部
中國農村減貧研究 節選
《中國農村減貧研究》內容簡介: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已經走過30年的光輝歷程。緩解和消除農村貧困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壯舉之一。1978-2007年,中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007年的1479萬。中國農村減貧事業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的豐功偉績,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扶貧模式也為全球反貧困事業樹立了榜樣。2008年,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首腦會議上,中國以自1990年以來對全球減貧事業67%的貢獻率受到與會者尊重。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