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1949-2009-圖書卷-建筑中國六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31908
- 條形碼:9787561831908 ; 978-7-5618-319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49-2009-圖書卷-建筑中國六十年 本書特色
《建筑中國六十年1949-2009·圖書卷》: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圖書。
1949-2009-圖書卷-建筑中國六十年 內容簡介
簡介 從書本上學歷史是一回事,從書本上讀建筑歷史則是另一回事。《圖書卷》是一部講說新中國60年建筑“圖書史”的書,它并非如鐘芳玲博士所著《書店風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倡言的要定格住書店隨時代而變的“風景”,而是要從審視豐厚的書頁中,感悟到新中國60年建筑圖書的發展歷程。雖然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聲音,但建筑圖書所展示的作品及建筑學人的思想獨白卻可記錄我們這個時代那不可磨滅的思想脈動。盡管我們的全部努力是求得用圖書之窗展開建筑中國60年的作品、事件、人物、思潮等的記憶,但面對歷史巨變,我們至多只能把握住一些“小書”或“小事”,書目也未必能全部囊括,但我們相信這本《圖書卷》是“滄海一粟”,我們的努力是在彰顯一種力量,即用建筑的閱讀形成“抵抗遺忘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
1949-2009-圖書卷-建筑中國六十年 目錄
1949-2009-圖書卷-建筑中國六十年 節選
《建筑中國六十年1949-2009·圖書卷》介紹:作為一貫矚目中外建筑設計發展歷程及思辨的《建筑創作》雜志社,早在2003年起便與《中國建設報》合作,先后推出時論文集系列“點擊中國建設”,由于它們的前瞻性、文獻性、批評性,使三個年度“點擊中國建設”的《溫故2003·啟示2004》、《回眸2004·影響2005》、《銘記2005傾聽2006》深受業內外歡迎;爾后又在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再推出“品牌年刊”《中國建筑設計年度報告》(2005—2006年版及2006—2007年版),它們不僅在理性上更趨成熟,更通過對業內大事的追蹤、評述及記錄,有效地宣傳了中國建筑師及其作品的年度總結。2008年12月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建筑創作》雜志社在忙碌完歷經四年之久的第29I苗奧運會的圖片、書刊專業化出版任務后,全力投入《1978~2008中國建筑設計三十年》一書的策劃、編撰之中。感謝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老院長、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葉如棠部長的題寫書名;感謝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的序言;感謝近百計的單位及學者的積極參與,從而使該書問世后獲得強烈的社會反響。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認為,該書的出版在建筑界是**的作為,它大膽地填補了行業的“空白”,同時《建筑創作》雜志2008年第12期也刊發專輯紀念中國建筑設計30年的征程,應該說也從理論與實踐兩大層面書寫了中國建筑設計的新篇。事實上,也恰恰在此階段,時代要求建筑傳媒人思考中國建筑設計發展的“大事”及“要點”。如何言說建筑中國,如何評價1949年一2009年60載時光中的建筑中國,是我思考良久的命題,如何將中國建筑60年這一甲子的思想與作品串起來更是個極為復雜的事。為此我先后作了一系列研究筆記計有《建筑中國六十年的歷史如何書寫》(《中國建設報》2008年1明7日)、《中國建筑設計改革30年的事件與作品述評》(《中國建設報》2008年11月25日)、《新中國建筑文化遺產誰來保護》(《中國建設報》2008年12月18日)、《建筑中國六十年建筑媒體該如何作為》(《中國建設報》2009年2月5日)、《北京當代新十大建筑評選理念及方法建言》(《中國建設報》2009年明1日)等。它們均成為以《建筑創作》雜志社為主策劃“建筑中國六十年系列叢書”的標志及要義。下面試從幾方面闡述對該系列叢書的策劃及組織編撰的戛點。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