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560650
- 條形碼:9787535560650 ; 978-7-5355-6065-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 本書特色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是中國早期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三座里程碑,曾在當時和事后得到廣泛的宣傳,長期以來被引為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驕傲”。“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研究以“大躍進”運動為起點,另兩項研究則起步于“文化大革命”運動之初。特殊的歷史背景注定了書中的“故事”不會是純科學的陳述:盡管這些科學英才面對特殊的機遇與挑戰,*終實現了他們的光榮與夢想,但其中也確實包含有太多的曲折和遺憾。
本書匯集了筆者在六年時間內分別對二十多位重要當事人所做的訪談,從不同視角展示了這三項科研工作的立項背景、研究過程、榮譽分配,并對其科學價值進行了重新審視,為了使讀并看得更全面,筆者還以當時形成的檔案、內部資料等為基礎,寫了兩則研究者的敘事版本。
——導言和大事記
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筆者在六年時間內分別對二十多位重要當事人所做的訪談,從不同視角展示了這三項科研工作的立項背景、研究過程、榮譽分析,并對其科學價值進行了重新審視。
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 目錄
**篇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胰島素工作的管理 訪談杜雨蒼
因保密而喪失的榮譽 訪談張友尚
*自豪的工作 訪談鄒承魯
上海分院的“大兵團作戰” 訪談王芷涯
可以給個諾貝爾獎訪談邢其毅
學生的感受 訪談湯卡羅
北京大學的“大兵團作戰” ‘訪談花文廷
合成背后的故事 訪談施溥濤
尷尬的獻禮 訪談夏其昌
第二篇 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
非常集體的工作 訪談梁棟材
從小分子到大分子 訪談林政炯
“691”之前 訪談李根培
四起三伏的坎坷歷程 訪談衛新成
上海組 訪談朱尚權
第三篇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
從“601”到“824” 訪談祁國榮
“824”任務的前期管理 訪談梁鎮和
“人工合成生命”系列研究的醞釀訪談黃愛珠
自豪及遺憾訪談包永德
署名問題 訪談羅登
有機所的貢獻 訪談陳海寶
北京“824”任務組 訪談張其玖
不可能再組織第二個“824”項目 訪談王貴海
北京大學的工作 訪談顧孝誠、胡美浩
默默奉獻13年 訪談孫融融
對“824”的反思 訪談翁延年
附錄
“人工合成生命”系列研究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后記
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 節選
《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根據訪談的主題分為“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三個部分。自1956年中國政府組織制定**個“向科學進軍”的藍圖——《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簡稱“十二年規劃”)——以后,中國的政治風浪一波高過一波,到“文化大革命”時更是達到頂峰。那種環境對于當時尚不能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事實上,在1956——1976年間,真正按計劃組織大量人力實施并取得重要成果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恐怕也只有這三項。
每一個項目的歷史過程,《從合成蛋白質到合成核酸》都選了幾位至十余位當事人來講述。在排列訪談錄時,按當年分工和所在單位劃為若干組合,每個組合中受訪人依首次受訪時間排序。這些受訪人有的來自中國科學院,有的來自高等院校,有的是“老”科學家,有的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有的當時還是學生,還有幾位是專職的科研管理干部。盡管被詢問的都是幾乎相同的問題,但由于當時所處的位置不同,以后的地位各異,認識水平不一,以及各人記憶力和表述風格的差別,他們所做的答復不盡相同。對口述歷史而言,這樣的結果在所難免,甚至迥然不同也是其應有之意,正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展示歷史的多面性、多層性、豐富性。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