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高等農業院校學分制研究與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35868
- 條形碼:9787802335868 ; 978-7-80233-58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等農業院校學分制研究與探索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為3部分:**部分為學分制理論研究篇,作者從學分制這一教學管理體制的起源與發展線索出發,對學分制的內涵及其本質特征、實施學分制的優越性及可能存在的弊端等作了全面的闡述,重點探討了學分條件下的學生管理、教師管理、學籍管理和導師制模式等方面的內容。第二部分為學分制實踐探索篇,結合北京農學院實行學分制的實踐,就學分制下指導性教學計劃的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第三部分為教育教學改革篇,該篇結合北京都市農業的發展及北京農學院都市型高等農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就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小學期的實施、課程建設、教學內容等方面作了探討。
高等農業院校學分制研究與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3部分:**部分為學分制理論研究篇,作者從學分制這一教學管理體制的起源與發展線索出發,對學分制的內涵及其本質特征、實施學分制的優越性及可能存在的弊端等作了全面的闡述,重點探討了學分條件下的學生管理、教師管理、學籍管理和導師制模式等方面的內容。第二部分為學分制實踐探索篇,結合北京農學院實行學分制的實踐,就學分制下指導性教學計劃的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第三部分為教育教學改革篇,該篇結合北京都市農業的發展及北京農學院都市型高等農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就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小學期的實施、課程建設、教學內容等方面作了探討。
高等農業院校學分制研究與探索 目錄
高校實施學分制的理論探索
新時期高校學分制下學生導師制模式初探
學分制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探析
學分制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討
淺談新形勢下學籍管理工作者的教育和保障職責
高校實施學分制探析
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發展
淺談高校學分制改革與師資隊伍建設
學分制下高校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縱觀學分制利弊落實培養人才之本質
成人高等教育實施學分制芻議
學分制實踐探索篇
高等農業院校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高等農業院校學分制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
都市型農業高校實施學分制的實踐探索
北京農學院實施學分制的若干思考
實行學分制培養創新人才
構建學分制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高校學分制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
高校學分制下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踐
深化學分制下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
高校學分制下排課工作的研究與探索
大學生公共選修課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學分制下本科生選課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農業高校學分制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考
學分制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學分制下會計教學模式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思考
創建學分制下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研究
學分制條件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措施探討
創新學分的設立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論開設健康人格心理學作為選修課的重要意義
教育教學改革篇
新時期呼喚高等農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從英語小學期的實施談學期制改革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改革
小學期英語聽說強化訓練項目分析研究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在小學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生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與設想
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與對策
掌握大學英語學習策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深化農產品國際貿易教學改革的分析
關于提高《土壤肥料學》教學質量的初探
落實質量工程重在課程建設
北京市精品課程有機化學課程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農業院校中英合作辦學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與探索
都市型高等農業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思考
《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
試論心理歸因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調查與探討
隱喻在外語學習中的應用初探
2006年級本科生CET4考試結果與分析
英語聽說調查及強化訓練模式的構建
高等農業院校學分制研究與探索 節選
學分制理論研究篇
高校實施學分制的理論探索
一、學分制的起源及其在我國的發展
國外學分制起源于選課制,首創于18世紀末的德國,以后迅速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得以發展與完善。我國實行學分制從“五四運動”前就開始了,中國*早倡導學分制的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此后備高校普遍實行學分制。1952年我國高等院校學習前蘇聯的教學管理制度而改為學年制。由于學分制的實施有著比學年制不可比擬的作用,我國一些高等學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便開始試行學分制,經過近30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許多院校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自身條件逐步形成了具有各自風格和特點的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管理制度(學年制或學年學分制)的制約作用日益突現,換句話說,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推廣要有更靈活、更具有柔韌性的教學管理制度相配套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對學分制的研究與實踐便逐漸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人們比較清楚地認識到,在教學上只有引入具有競爭機制的學分制,才能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目前,不論是已經實行學分制的院校,還是醞釀將要試行學分制的院校,都在研究與探討有關學分制的問題,根據國情、校情,制訂和完善適合本校情況的學分制。
二、學分制的內涵及其本質特征
(一)學分制的內涵
學分制(Credit System)是以學分為單位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蛘哒f是衡量某一教學過程(通常為一門課程)對完成學位要求所做貢獻的一種管理方法。這里“學分”是測量課程教學質量的計算單位,是課程內容深淺難易的量化表示,也是學生修讀課程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反映。學分的計量通常以每周講課1學時為1學分(連續上課17周)。一般而言,課程愈重要,周學時數愈多,學分量愈大,反之,學分量就小。學分制是對傳統學年制的一種根本性革命,因而它與學年制有著本質的不同。學年制的特征主要反映在規定學習年限和統一的必修課數量以及強調過程和目標的集中統一的管理。而學分制以學分作為學習量的計算單位,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自主選修課程,以取得所選課程的總學分作為畢業和獲得學位的標準,采用多樣的教育規格和較靈活的過程管理方式。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