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30856
- 條形碼:9787108030856 ; 978-7-108-03085-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 本書特色
叢書宗旨:召集著名媒體的知名記者,就年度環境重大事件進行深度調查和跟蹤,反映中國整體環境狀況、探討現實問題以及相關的政策、出路、對策等等。
本書的形式和宗旨都秉承了**輯《改變》,謹慎收錄和選擇“影視環保調查”、“過度包裝”、“城市化與水資源短缺”等12個年度重大環保事件,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國的環境狀況和環保界的*新動態。作者們在報告中不僅描述事態,還提出問題.促進思考并探討出路.清晰完整地呈現現實、觀點、批評和建議。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 內容簡介
本書的形式和宗旨都秉承了**輯《改變》,謹慎收錄和選擇“影視環保調查”、“過度包裝”、“城市化與水資源短缺”等12個年度重大環保事件,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國的環境狀況和環保界的*新動態。本書所收的文章相比**輯筆鋒更加犀利,剖析更加深刻。像太湖藍藻的問題;長江干流、支流與鄱陽湖挖沙的問題;公眾參與如何引導的問題;如何正確看待江河水電開發的問題——每一篇所涉及到的問題,無一不是提醒人們在謀劃一項工程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環境效益,遠近結合,統籌兼顧。這對提高社會的科學決策能力有著積極的借鑒和參考作用。書中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匯總成一個共同的聲音,就是:“誰毀棄了家園,誰就輸掉了未來;誰保護好環境,誰就贏得了明天”。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 目錄
2007年中國環境大事記——記者回顧
2007中國影視環保調查
過度包裝吞噬資源的血口
城市化與水資源短缺的思考
綠色信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環保大廈何以支撐
2007,中國公共事件元年——廈門px事件、北京六里屯垃圾廠、上海磁懸浮列車
區域限批的呂梁案例
長江科考:白暨豚未見蹤影 鄱陽湖挖沙:江豚遭滅頂之災
太湖藍藻事件顛覆蘇南全面小康模式
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絕處逢生
冰川消融:爭議與現實
江河十年行——2007紀事(2007年12月16日-29日)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 節選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的形式和宗旨都秉承了**輯《改變》,謹慎收錄和選擇“影視環保調查”、“過度包裝”、“城市化與水資源短缺”等12個年度重大環保事件,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國的環境狀況和環保界的*新動態。《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所收的文章相比**輯筆鋒更加犀利,剖析更加深刻。像太湖藍藻的問題;長江干流、支流與鄱陽湖挖沙的問題;公眾參與如何引導的問題;如何正確看待江河水電開發的問題——每一篇所涉及到的問題,無一不是提醒人們在謀劃一項工程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環境效益,遠近結合,統籌兼顧。這對提高社會的科學決策能力有著積極的借鑒和參考作用。書中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匯總成一個共同的聲音,就是:“誰毀棄了家園,誰就輸掉了未來;誰保護好環境,誰就贏得了明天”。
選擇-中國環境記者調查報告(2007年卷) 相關資料
2007年中國環境大事記——記者回顧
汪永晨
寫這篇回顧時,中國正在經受著巨大的災難。四川汶川大地震讓全國上下哀悼。大自然怎么了?眾說紛紜。
不管怎么說,自然與生態,人與自然,在這次大災后,會讓人們重新認識,重新面對,我相信。
2007年,中國環境既經受著太湖污染、重慶大澇、長江水位持續歷史最低,也有著《新京報》上說的:2007年的“民意盛宴”絕非僅僅是這三個事件。越來越多公共管理、公共決策領域活躍著公民的身影、回落著民意的聲音,這使我們有理由做出判斷——2007年或可稱為中國社會的“民意表達年”、“公眾參與年”。
在環境問題上,“表達”和“參與”已成為一種國家價值觀,成為公民的生活方式,誰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但事實卻能改變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未來,廈門PX事件、北京六里屯垃圾廠、上海磁懸列車的爭議,一定不僅僅是地方政府尊重民意的個案,而更多地會是地方政府為錯誤的決策埋單,會有更多的公眾參與到政府決策的程序中去。
《新京報》評論部主任王愛軍今年也加入到我們的記者調查隊伍中。他在《環保大廈何以支撐》一文中說:對中國環保這樣的“龐然大物”進行“病理”診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2005年就已經啟動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立法遲遲沒有進展,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指出其中的原因:條例立法受阻主要源于有些部門和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支持這項立法工作;有些部門和單位甚至以種種理由逃避開展規劃環評的責任。
王愛軍認為,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因為地方政府對環保的阻力,而環保總局又要“做點事情”,于是,建立在非法治制度之上的“環保風暴”連刮幾輪,效果有限。環境保護,靠這種運動式的執法,難免“人走政息”。而風暴式的執法,從一個方面證明了環保制度化的欠缺。
《冰川消融》一文中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冰川消融、后果堪憂”。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氣溫不斷增高。從l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了0.75攝氏度。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冰川融化、冰蓋縮小、冰架斷裂。
中國已經出現城市化的“大躍進”,這股在全國范圍內從上到下的大規模“造城運動”,既違反循序漸進原則,也超出了正常的城市化發展軌道,突破了水資源承載力,使城市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按現在的速度擴張下去,201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超過50%,20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