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見春天
-
>
谷圍南亭
-
>
流浪之月
-
>
告白
-
>
言情小說:三生三世枕上書(全兩冊)
-
>
天堂旅行團
-
>
浮生物語(5下裟欏敖熾上下)
殺出絕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960886
- 條形碼:9787505960886 ; 978-7-5059-6088-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殺出絕地 內容簡介
小說《殺出絕地》是根據同名大型年代電視劇改編創作而成。它描寫1935年貴州赤水地區,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前一個封建大家庭在時代劇變中腐朽沒落的經過。小說以四個女主人公的視角折射了這場革命背景下四個女人不同的命運與道路。書中以春夏秋冬四個部分隱喻了四個女主角的獨特身世,把一場大革命的波瀾壯闊放在四個女人個人獨特的情感與性格上,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與時代特征。是一部融主旋律題材與家族題材為完美一體的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
殺出絕地 目錄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二部分 夏之花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部分 秋之刑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四部分 冬之路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附錄一
附錄二
殺出絕地 節選
**部分 春之水
**章
1
本地鄉民一直保留了喜歡好茶的習慣。在鎮上僅有的十幾家店鋪里,茶館就占了五六家。我在這些老街的茶館中尋找著當年那家“習水坊茶館”的蹤跡。那種格局的茶館其實*普通不過,樓上樓下,統共有幾十張栗殼色的八仙桌。茶具是青花瓷的。當年的老板楊滿春也是*普通不過,胖墩墩的,口角是滿滿的春風,滿臉也似乎永遠都堆著春意,以至于笑出來的褶子甚至蔓延到了后腦勺。恍惚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楊滿春老板系著白圍裙,肩上搭著雪白的毛巾,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地站在當年的“習水坊”門前迎客,像幾十年前一樣,他一眼就看見我了,殷勤而朗朗的聲音就迎著我來了:“二小姐好!我都在想,朗格那么久看不到你二小姐?稀客稀客,請進來喝杯茶撒!”
當年習水坊的生意在鎮上的茶館業中是*好的。
首先是楊滿春的人緣好,高下貴賤,三教九流,走進習水坊你就是上賓。對鎮上的權貴人物,楊滿春是殷勤巴結,對貧窮百姓,他也客氣周到,毫不勢利。為人也義氣,真是遇到難處短了他幾文茶錢,他也得過且過,并不計較。其次是習水坊茶館的整潔、光鮮。這一點多要歸功于他的妻子陳家芳。那可真是個少見的清爽婆娘,在赤水河鎮男人們津津樂道的“粉子”堆里,她的好看和爽利也似乎只有用這“清爽”二字形容*為恰切。
當腦海里再浮現出楊滿春夫妻的依稀音容,我憶舊的心神和腳步就翻過封面閱過扉頁向著一札赤水河鎮的舊書簡的那一段歷史的正文里走了。
走著,走著,我記憶的游絲遙遙地飄向了1935。
透過回想的余光遙遙望去,1935年,對于我,對于赤水河鎮,對于當年我們那個曾經在這個鎮上顯赫過不止一時的古家大院,甚至,對于當時在圍剿與反圍剿中生死周旋的國共兩黨、對于黔地當時或兵或匪、亦兵亦匪、在特定歷史時刻里冰火同盆過的各種地方勢力,以及因而不能偏安一方的這塊封閉、落后、貧窮的土地上的蕓蕓百姓……拉遠了歷史的鏡頭去看,都已經是前塵,是往事,是歷史長河中一個極小的時間段;而切換成一個個近景,就一同被卷進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大時代背景。
四十多年過去了,即使憑著記憶,我也看不見當年那個古家大院了。它曾經的外在的顯赫已早在公元1935年就隨著它內部的陳腐一起煙消云散、無跡可循了。多少年來,古家大院的*后一任老財主、我的父親古嶸煊,狂笑著號啕著舉著火燭,在大院的各處癲狂地縱火,直至整個古家大宅和他自己葬身于一片火海的場景,始終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1935年的那個清晨,是我受黨委派即將奔赴的清晨,我就站在這一大片冒著余煙的廢墟前——1935,不僅古家大院是一片廢墟,整個腐朽的舊時代都在大背景里漸次化為廢墟……
1935年,我二十二歲。
在建筑風格迥異的赤水河各民族民居中,古家大院是一處集南北方風格于一體的古色古香的中式大宅。
它坐北朝南,青黑色重檐歇山式屋頂門樓,屋脊的兩端是一雙緘口而遠眺的鴟吻。門樓照例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厚重的朱漆大門扇,門上鑲著一對碗口大小的黃銅獅子頭門鈸,垂著錚亮的門環,高高的朱漆門檻,連著七級青石臺階……這一切,充分彰顯著這個宅第主人的祖上一度顯赫的身價。的確,古家祖上曾出過多個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
如果說古家的祖上顯的是一個“貴”字,到了我父親古嶸煊手里,那就是占足了一個“富”字。富甲鄉里,呼風得風喚雨得雨。在方圓遐邇,古家以“三多”聞名:一為財富多,也可謂“白玉為堂金作馬”、“珍珠如土金如鐵”;二日產業多,外地的生意不說,單就赤水河一鎮,大半的店鋪都是古家經營、租賃的;三是古家美女多,除了家中的內眷不僅多出身名門,而且國色天香,就連丫鬟仆婦,沒有幾分姿色、許多伶俐就進不了古家幫傭。
然而,如此古家依然有一樁莫大憾事,那就是香火黯淡。從我的曾祖父起,就是單丁獨子,到我祖父當家時,家業雖然興旺,但總共娶了六房太太的他,卻只生育了我的父親古嶸煊。古嶸煊是在眾星捧月般的嬌慣里長成的,闔家鐘愛系干一身,于是就染上了一個紈绔子弟幾乎所有的壞習氣,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常言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浪蕩公子卻是連窩邊草也不肯放過的,家中丫鬟少有不被他染指,就連妻女身邊的婢女都不放過。有些性烈的丫鬟甚至因此尋了短見,而輕浮些的、并因此甚至覬覦起姨娘地位的,則被老太爺太夫人名為驅逐暗地卻是賣進了青樓。雖然為他娶了個名門閨秀,隨即也為古家添了個男丁,但他行事作風沒有絲毫改變,依然斷線風箏一般沒人可以掌控。事已至此,古老太爺才意識到偌大的家業很可能就要斷送在這個敗家獨子的手中,這時才開始嚴加管束。管束的結果就是導致了古嶸煊長達十多年的離家出走。古老太爺也因此活活氣死。
沒人知道這十多年間我的父親去了哪里,沒人知道他期間的遭際。對此,小鎮也流傳著各種說法,*多的一種說法是他依了袍哥,甚至一度當過“仁”字堂口里的“管事五爺”。回來時他已屆中年,滄桑,沉穩,深居簡出,遇事不輕易露聲色,逢人常帶三分笑,其余的七分沿襲了古老太爺的那種陰鷙。而使全家大跌眼鏡的,還因為他從天府之國成都帶回來了一房年輕漂亮的二姨太。
我那二姨娘周銀秀嫁進古家門時才十五歲。很多年后,主管古家后廚的羅鳳娘在說起周銀秀初來乍到時的情境還那么津津樂道:“穿的是藕荷色的絲絨旗袍,人也像嫩藕一樣……多好看的!古家屋頭粉子好多么,只要是個古家大院里女人那就是個粉子!但二太太一來,古家好像一下子就沒的哪個可以叫‘粉子’了。也不光是漂亮,那樣的眼神,表情,那種走路的樣子,那樣衣服穿在她身上,硬是風光,硬是和別個不同!”
言外自然還有一層炫耀她自己的意思。的確,羅鳳娘也算得一個有些姿色的女人,在古家的出名,倒不是因為漂亮,而是這個女人是出了名的大嘴巴,且又風騷輕浮,一般下人只要模樣清俊些或稍許些好處給她均得沾手。
也正因為新來的二姨太的這種與眾不同,使*擅見風使舵的羅鳳娘認定了這個女人必將取代古家的大太太、我的母親柳氏的真正主母地位,于是她搶先一步自薦為二姨太的心腹。
羅鳳娘果然是選對了主子。
二姨太周銀秀,這個成都曾經赫赫有名的周家大銀莊里的三小姐,因家道敗落而嫁到古家做姨太,不僅容色出挑,而且伶俐過人,年紀雖小,卻有心有計,在娘家時已有她父親的“活賬本”之稱,是一位主事的小姐。若不是好賭的大哥一把骰子輸掉了大半個家業,禍不單行二哥又惹下人命官司,父親急病之下去世,赫赫家世頓如大廈一夜傾覆,也不致嫁為古家二房。
更有一種說法,周家大少爺那一把輸了家業的骰子,完全是古嶸煊設的局,一舉兼有二得,一為財產,二為美人。
街坊傳言,也許空穴來風,但這實在也像古嶸煊的作風。反正自打他中年回歸故里,古家的家業又驟然間翻了兩番。
我母親柳氏在我出生不到一年時就死了。很多年后,我的奶娘杏姨告訴我,母親死得很有些蹊蹺。我母親身子一向嬌弱,成婚后更因父親的紈绔而郁郁成疾,那段日子,母親又病了,但也不過就是風寒之癥,一向與我母親冷冷相對的二姨娘這次卻分外殷勤,大夫也是她親自去請的,據說是縣城的名醫,可我母親的病勢卻日漸沉重,沒多久就與世長辭了。杏姨曾悄悄拿著藥方去問過鎮上的吳郎中,得知那藥方其實是并不太對癥的,其中還有十分兇險的虎狼之藥。
不知道父親后來對二姨娘的冷落是否與此有關。反正在我打小的記憶里,父親與二姨娘的關系總是讓所有人都看不懂。名為夫妻,我卻從未見過父親和二姨娘住在一起,一見到二姨娘,父親的那張臉總是不陰不陽的,說話的語氣也是。那時候我還小,只覺得二姨娘雖兇,卻是我們古家大院里*好看的女人,我和哥哥不喜歡她是正常的,被她經常打罵的紫青姐姐不喜歡她是正常的,可父親為什么也不喜歡她?
其實誰也不知道我母親的死是否真的與二姨娘有關,但是,假如二姨娘以為我母親死后止房之位就非她莫屬,那她實在是想錯了。一個人來自骨子里的痼疾絕對是一種不冶的頑疾。她只知與正房夫人爭風吃醋,殊不知我父親古嶸煊自從重新回到古家大院,不動聲色間又不知在這個大宅里的花花草草間欠下了不少風流孽債。
而這些,是幼年時代的我一無所知的。從我記事起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父親古嶸煊的面容在我的眼中多為正色,也間有兇色,但獨對我的時候,總還是慈祥疼惜的神色多一些的。現在回想起來,中年古嶸煊仍然是個很英俊的男人。從我記事起,家里的大小事務,看起來都是二姨太在掌管著了。很多的時候,父親古嶸煊都是在西園的佛堂里念他的經敲他的木魚。
篤篤的木魚聲敲響在如海深院的至深處,隔了歲月來聽,那片早已消逝的古宅在記憶和冥想里顯得更深了,更寂了,更森然了。
……
殺出絕地 作者簡介
劉世杰,男,仡佬族,1953年4月生,貴州正安人。中共黨員。畢業于南京高級陸軍指揮學院,中央黨校經濟管理本科班。現任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1970年參軍,歷任班長、新聞干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師宣傳科長、貴州省軍區宣傳處長。曾任貴陽人民廣播電臺臺長、貴州省廣電廳副廳長。主要文學作品有30萬宇的《鐵馬秋風》文集、40萬字的《歲月的子彈》文集,小說《躁夏》、《紅色十字》、《臨界》;新聞作品百《天地之間百桿秤》、《人民子弟兵》、《40億巨資何處未》、《麻窩村的科學發展觀》等。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評為全國第二屆中青年德藝雙馨先進工作者代表,獲中國改革百名優秀人物榮譽稱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