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天使之門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253100
- 條形碼:9787802253100 ; 978-7-80225-31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使之門 本書特色
本書比很多更長篇幅的小說更加充滿靈氣、智慧和情感。《天使之門》使菲茲杰拉德成為當代英國小說界*優雅*獨特的作家。
——邁克爾·拉特克利夫, 《觀察家》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一本抽象風格的小說講述了一個風趣的愛情故事。簡潔、從容卻又情節復雜,作者的技巧令人驚嘆。
——維多利亞·格蘭丹寧, 《泰晤士報》
這本小說簡短而充滿活力。故事自然地向著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著,精致、有趣、感人。
——彼得·坎伯爾,《倫敦書評》
天使之門 內容簡介
英國作家佩內洛普·菲茲杰拉德大器晚成,晚到目前所見文學史著作還來不及提起她,晚到我們剛剛知道她,雖然她在英國文學中自具地位,而且卓爾不群;——對于我們普通讀者,末一點特別重要。即以英國女作家而論,讀過了奧斯丁、勃朗特姐妹、艾略特、伍爾夫、默多克和萊辛等等之后,為什么還要讀菲茲杰拉德呢。如此提問或嫌太過實際,但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妨簡單地回答一句:因為她和她們不一樣,非但如此,在我看來,她和世上所有作家都不一樣。
天使之門 目錄
1.弗雷德的三封信
2.圣安吉里克斯學院
3.弗雷德當初是如何得到這個職位的
4.圣安吉里克斯學院的晚餐
5.在教區長住宅
6.在抗議者辯論社團
7.誰是黛茜?
第二部分
8.黛茜
9.黑衣修士醫院
10.男病區
11.病人詹姆斯·埃爾德
12.凱利
13.黛茜離開倫敦
第三部分
14.黛茜的行蹤并不神秘
15.鄉間漫步
16.費爾里家人的到訪
第四部分
17.馬修斯博士的鬼故事
18.不尋常的開庭
19.罪有應得的凱利
20.弗雷德給他學生的忠告
21.在薩杰醫生的醫院
22.天使之門
天使之門 節選
1 弗雷德的三封信
內陸中心地帶竟然會刮起如此劇烈的狂風,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下午晚些時候,一些騎車人冒著風雨行駛在進入小鎮的路上,肆虐的狂風使他們個個看上去更像是處于危境中的水手。這條路是通往劍橋鎮的,來到米爾路,穿過公共墓地和濟貧院,劍橋鎮便呈現在眼前。空蕩蕩的路面左邊,柳樹在狂風的蹂躪下搖曳不已,噼啪作響。緊接著,樹枝拖帶著無數的嫩葉,紛紛被撕裂扯斷,墜入濕透的草地,它們四散在各處,抽搐般地顫動著,仿佛在哀號哭泣。周圍的牛群也變得瘋狂起來,看到這些銀色的葉子突然遍地都是、隨處可得,它們似乎受到了驚嚇,拼命地踢打著地上的落葉。掙扎中,紛亂的柳葉猶如花飾般纏繞在牛角的周圍。由于被枝葉遮擋,它們無法看清路面,紛紛被路障絆倒,四腳朝天摔在了地上。其中有兩三頭母牛背貼著地拼命地踢著四肢,顯得十分笨重,暴露出原本該永遠藏匿在下面的龐大蒼白的腹部。盡管如此,它們還是一刻不停地在大嚼美食。眼前可謂是一片狼藉,樹枝散落在地面上,牛腿伸向空中,在一個崇尚并致力于邏輯和理性的大學城里,這真是一幕雜亂無章、毫無頭緒的景象。
費爾里用*快的速度騎著,他不太喜歡看到其他騎車人超過自己,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其他人超車。糟糕的路況(有些已經被克服)使米爾路顯得傲慢冷漠。
這是一九一二年,費爾里的這輛皇家日光牌自行車已經工作了十三個年頭,它配有帕爾默輪胎,所經之處會在潮濕光亮的路面留下一道道如細電線般的痕跡。當他追上并超過一個騎車人時,便感覺一些寬慰,從背后看,這人可能是他的一個泛泛之交,而且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他是感官生理學系的一名講師,只聽見他在那兒高聲喊著:
“你要知道,它們不可能再站起來了,一群可憐的動物,一群可憐的野獸!”
盡管那人大聲叫嚷著,但周圍的每個人都被風雨折騰得無暇顧及,他們就像在經歷一場刺激的海上沖浪。半空中,一只飛旋的帽子如無頭蒼蠅般四處亂撞,幾乎已經扭曲變形,讓人無法辨別。每個騎車人都不得不東搖西晃地避開這個橫沖直撞的“冒失鬼”。他們就這樣費力地騎著,其中一個人突然離開隊伍,把車繞到了邊上。
“斯基皮!”
由于聽不清斯基皮到底在說什么,費爾里落到隊伍后面,朝另一邊避風的地方騎去。
“你剛才在說什么?”
“思維只是血肉之軀。”斯基皮回答。
先前那個叫嚷的人……費爾里的泛泛之交……再次追上了大家,他們三個正迎著風雨齊頭并進。
他說話的聲音幾乎被大風淹沒了。
“我剛才說錯了,是一群羊不可能再站起來了,是羊!”
“現在總算可以喘口氣了!”費爾里向后大聲叫道。此刻,雨終于停歇,可風還在肆虐,樹枝上殘留的雨滴如同一把把沙礫,大顆大顆地從樹上落下來。
費爾里在“克萊斯特皮斯”綠地公園向右拐了個彎,大風忽地迎面襲來,他把車停下,來到了自己的學院——劍橋大學圣安吉里克斯學院。
正如眼前所見到的,安吉爾斯①學院是一個占地很小的學院,在過去五百年里,總有人開玩笑并夸張地說起想找到這里有多么不容易,以及久居在其中的人們得花多少時間去適應里面的生活。到了二十世紀初,安吉爾斯學院的種種不便和麻煩更是雪上加霜,就拿大學研究員們的停車棚來說吧,它的位置緊挨著放有學院創建人塑像的入口處,縮在內墻的一邊,乍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農場的牲口棚。更荒謬的是,就連農夫都知道把車棚或是其他任何類似的木棚造在能避開風雨的地方,而安吉爾斯學院的停車棚卻是敞開懷抱,三面迎風。那么誰有可能先于別人**個來這里占個好地方停車呢?當然是安吉爾斯學院的總導師,自從第二次布爾大戰①以來,他就一直是東安格利亞自行車聯合會的志愿者。很可能是出于一種固有的虛榮心,他總是炫耀似的騎著那輛特別組裝改造過的“安全機器”,車上還裝著一個皮箱,里面放著各種信號旗、一個來復槍架子和一個備用水桶。這個特殊的龐然大物不僅占用了屬于它自己的領地,還侵占了其余八分之三的空間。因此,如果你*后一個進^學院的話(今晚費爾里似乎是*后一個到的),就意味著你只能自己把車費力地搬到一個大型的掛鉤上,掛鉤的一端被守門人固定在墻的高處。
雨水如小溪般不停地從費爾里臉上滑下,匯聚到他的鼻尖處,滴了下來。下雨的時候,停車棚看上去或許更像是船橋上的防波屏,因為你只能說室內也許比外面稍微干燥一點。學院內漆黑一片,雖然費爾里只走了一步,但已經穿過了豎立著奠基人塑像的拱門來到了內院里面,內院種著一顆碩大的核桃樹,這里與室外完全隔開,幾乎聽不見任何風聲。他感覺自己剛才像是在發呆,或者是在夢游,甚至到現在還沒回過神來。于是他徒步沿著對角線,穿過前面的小草坪,準備回到位于西北角屬于他自己的房間。在大樹下方的黑暗陰影處,有一塊地方特別突兀,那里正站著安吉爾斯學院的院長,在學院凝固寂靜的氛圍襯托下,他身穿寬松的黑色長袍,簡直像靜止的畫面般一動不動。
院長雙目失明,費爾里看到他,不禁停下了腳步。院長在這里十三年了,對經常出沒這個小小學院的人,可能早已了如指掌,事實也的確如此。他駐足在核桃樹下,很可能是想要感受一下眼前這棵植物到底長得怎么樣。這是一棵年邁的佩里戈爾圓錐形核桃樹,到了晚年才開花結果。
院長叫出聲來——但卻并沒有怎么提高音量:“只有本學院的研究員才有權踏上這塊草坪,你認為自己是否有這個權利在草坪上走動呢?”
“是的,我想我有這個權利,院長。”
“但是,你是誰?”
“我是弗雷德•費爾里。”
“費爾里,你不是出了車禍嗎?就是*近發生的車禍。”
“是的。”
“在你騎車的時候,還是在你下車的時候?”
“我覺得兩者兼有吧。”
“但愿你還是明智地去醫院治療過了,是嗎?”
“我現在已經沒事了,院長。”
“請扶住我的左手臂。”
費爾里必須以一種特殊的姿態扶住院長,僅把兩根手指小心翼翼地搭在他的前臂上。盡管院長看不見東西并且需要攙扶,但他卻充當著向導的角色,領著費爾里慢慢地走著,繞著大樹一圈又一圈轉起來。他輕聲說道:“費爾里,你全身都濕透了。”
“是的,院長,我感到很抱歉。”
“現在,你得告訴我,你對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下了決心沒有?”
“你是在說我的宗教信仰嗎?”
“哦,天啊!不!”
一束燈光從一面墻壁上的門縫處射來,只見總導師從里面走了過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院長,但院長現在并不需要他的幫忙。
“總導師,我只有一兩件事要提一下。首先,費爾里不知為何渾身濕透了,他的房間在哪里?”
“我想應該在西北角。”
“好的,總導師,那么第二件事,我們學院的某些地方有小貓出沒,而且是非常年幼的小貓。我可以很清楚地聽見它們的叫聲。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它們起先總是歇斯底里地叫著,然后就變成苦苦哀求。”
“很可能是在廚房,”總導師說道,“我得和伙食總管說一下。”
和希臘阿索斯山①一樣,一切具有繁殖能力的雌性動物(包括人類)都不準涉足安吉爾斯學院的屬地,盡管如此,學院還是無法控制飛行自由的椋鳥來回穿梭。任何年齡的女性寢室管理員和清潔工都不準在此出現。這些慣例和規定都是很久以前遺留下來的。費爾里繼續沿著對角線朝宿舍走去,來到螺旋樓梯口處,他脫下身上的巴寶利•風衣,把它掛在了老式樓梯的中立柱上,并在衣服上重重地拍了兩下,抖去上面的水汽。然后他便朝樓上自己的臥室走去。在上樓的時候,他與校工比茲利正好擦身而過,比茲利身材矮小,和其他所有被選中的服務人員一樣,學院很可能恰恰是因為考慮到他矮小靈便,才錄用了他。在弗雷德被任命為學院的初級研究員的前五年,他已經和這個人達成了協定,即:**,比茲利不允許問弗雷德,他的火爐是否需要生火,因為弗雷德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親自做這件事情;第二,他不想吃任何廚房里的東西;第三,弗雷德不愿聽到比茲利告訴自己,從傳達室拿過來的信件急需處理。
“費爾里先生,這些信件急需處理。”
……
天使之門 作者簡介
佩內洛普·非茲杰拉德,(1916-2000)是當今英國文壇最杰出,最受讀者歡迎的小說家之一。她的三本書獲得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提名,分別是:《書店》(1978),《早春》(1988)和《天使之門》(1990)。1979年,作者憑借《離岸》一書榮獲該獎項。1995年,她的作品《藍花》勝過同期其他文學作品,被選為“年度之書”。佩內洛普長期定居倫敦,曾就業于新聞業,政府食品部,BBC廣播公司以及各類學校,包括一所戲劇學校,她在晚年開始從事寫作,并成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佩內洛普2000年于倫敦去世,享年83歲。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