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新的發展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788378
- 條形碼:9787501788378 ; 978-7-5017-8837-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新的發展觀 內容簡介
當前,全黨開展了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社會經濟實踐發展的需求,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的歷史潮流,折射出中國人民振興中華的正確選擇。
《中國:新的發展觀》一書,以“以人為本”為引言,以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國外五個方面的統籌為基本內容。以“走向和諧社會”為結語。本書分析了過去10年我國在踐行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有益探索、成效和不足,并對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途徑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功能;重視市場力量在配置資源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搞好“統籌”與“平衡”。
中國新的發展觀 目錄
自序
前言:以人為本
**部分 統籌城鄉發展
一、目標、階段與戰略
二、建設新農村與統籌城鄉發展
三、分配制度與農民增收
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部分 統籌區域發展
一、中國區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對策建議
二、區域互動
三、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
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五、推進西部大開發
第三部分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一、健全社會保障的建議
二、教育發展的觀察
三、衛生發展的見解
四、體育發展的思考
五、文化漫步的思緒
第四部分 統籌人與自然發展
一、資源及其管理
二、資源、生態、環境的經濟學分析
三、可持續發展的成本效益分析
四、論循環經濟
五、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機制研究
六、質量理念的新拓展
第五部分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一、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
三、對外開放與政府職能轉變
四、中外企業的合作與競爭
五、知識產權保護
六、國內外金融的撞擊與協調
展望:走向和諧社會
附錄1 中國經濟50人論壇簡介
附錄2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名錄
附錄3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企業家理事名錄
附錄4 作者研究成果簡介
中國新的發展觀 節選
**部分 統籌城鄉發展
一、目標、階段與戰略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沒有8億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面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國的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1.目標:建設小康社會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一件具有深遠影響、關系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的大事情。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讓農民也過上小康的生活。什么是小康社會?從十六大報告中,我理解小康社會的核心是指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說,小康社會是將人民生活作為*重要的內容來定義的。十六大報告對小康社會目標的闡述,也可以看做是勾畫了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征,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定義的什么是小康社會。
……
中國新的發展觀 作者簡介
李曉西,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北京市優秀教師。兼任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及20多個學會的常務理事和理事。
李曉西出生于蘭州,祖籍重慶江津,為蘭州大學經濟系1977級(1981屆)畢業生。1981~1984年攻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實經濟系碩士學位。1985年~1989年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工作一年。1993~2001年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曾任宏觀經濟研究司司長。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