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工程變形監測分析預報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459936
- 條形碼:9787508459936 ; 978-7-5084-5993-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程變形監測分析預報的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緊密圍繞工程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這一主題,總結了作者1988年來在工程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領域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方面的*新成果。在編撰成書時,采用了非傳統、非系統方法。非傳統表現在各章節既相對獨立又具有整體性;非系統表現在對工程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并非進行系統性的介紹。
工程變形監測分析預報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緊密圍繞工程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這一主題,收錄了作者1985年來在工程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領域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體現了作者密切結合工程實際和鮮明的應用性特點。全書共分5章,包括綜述,變形監測新技術及應用,變形監測網優化設計和平差,變形分析模型與預測方法,工程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
本書可供從事各種工程如大壩、高邊坡、高層建筑物、橋梁、隧道以及病險庫治理工程等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的生產、科研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教學參考書。
工程變形監測分析預報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1 綜述
1.1 水利工程的變形監測
1.2 大壩安全監測分析與預報
2 變形監測新技術及應用
2.1 拱壩位移監測新導線法及試驗研究
2.2 高邊坡變形監測新技術及其應用
2.3 滑坡變形的測量機器人和GPS聯合監測技術與方法
3 變形監測網優化設計和平差
3.1 基于觀測值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網優化設計
3.2 變形監測網的靈敏度分析
3.3 觀測值的靈敏度影響系數及其在監測網優化設計中的應用
3.4 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高精度控制網設計
3.5 GPS平面控制網的模擬設計計算方法及其應用
3.6 精密測邊網的可靠性分析與迭代權平差法
3.7 GPS變形監測網與地面觀測值混合平差模型
3.8 多維粗差定位與定值的算法研究及實現
4 變形分析模型與預測方法
4.1 工程變形態勢的組合模型與預測
4.2 變形體的動態組合模型GM+ARMA
4.3 變形體的穩定性及其定量分析方法
4.4 工程高邊坡穩定性評價的信息量法
4.5 大壩變形統計模型因子選擇方法
4.6 變形模式的拓撲約束識別
4.7 模糊聚類分析及應用
4.8 非線性擬合模型線性化后的參數估計
4.9 非線性動態系統自組織建模的組合方法
4.10 自適應性卡爾曼濾波模型及應用
4.11 基于小波分析的卡爾曼濾波動態變形模型
4.12 小波分析與傅立葉變換相結合及應用
4.13 邊坡變形分析與預報的模糊人工神經網絡方法
4.14 基于模擬退火法的BP神經網絡模型及應用
4.15 大壩安全監測動態系統灰色模型
4.16 變形體變形的灰色特征及其性態的灰色評估
4.17 變形趨勢的灰色模型及其預測灰色平面
4.18 滑坡破壞的灰色預測
4.19 大壩變形灰色季節模型預測
4.20 土石壩垂直位移預報模型
4.21 大壩變形失穩的尖點突變模型
4.22 模擬高邊坡動力學運動特性的滑塊模型
4.23 系統辨識技術在大壩變形分析中的應用
4.24 滑坡變形的三維可視化研究
5 工程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
5.1 三峽工程變形監測及若干技術問題
5.2 三峽工程施工期變形監測與信息施工實踐
5.3 三峽工程庫首區地震活動性斷裂監測與分析
5.4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建筑物變形特性分析
5.5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巖體變形聲發射監測
5.6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表層巖體變形監測與分析
5.7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深層巖體變形監測與空間模型預測
5.8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直立坡巖體變形監測及變形性態分析
5.9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有水調試期變形量級和規律分析
5.10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建筑物在蓄水期的垂直變形分布模型分析
5.11 三峽工程對外交通蓮沱特大橋施工期沉降監測
5.12 三峽工程近壩庫岸新灘滑坡前緣深層蠕變灰色處理
5.13 三峽工程近壩庫岸黃臘石滑坡監測系統及蠕變分析
5.14 三峽工程庫區云陽寶塔滑坡變形模式識別與分析
5.15 葛洲壩三號船閘安全監測更新改造及變形規律初步分析
5.16 清江高壩洲庫區丹水撇洪渠邊坡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
5.17 寶鋼引水庫大壩水平位移監測和分析
5.18 高層建筑物深基坑工程變形監測與信息化施工
參考文獻
工程變形監測分析預報的理論與實踐 節選
1 綜 述
1.1 水利工程的變形監測
1.1.1 工程概況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以其規模宏大、技術復雜、綜合效益顯著而為世人關注。樞紐由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及電站廠房、通航建筑物、右岸茅坪溪防護壩。自1993年開工,至2009年竣工,工程施工總工期歷時17年。
三峽大壩壩型為混凝土重力壩,壩址基巖主要為閃云斜長花崗巖,巖石堅硬完整,力學強度高,透水性低。大壩自左非溢流壩段至右非溢流壩段總長2309.47m,壩頂高程為吳淞高程185m,*大壩高181m,大壩總混凝土工程量約1600萬m3。三峽工程水電站裝機26臺,總功率1820萬kW。三峽工程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閘、垂直.升船機、臨時船閘,布置于長江左岸,都是在深切開挖的花崗巖山體中修建而成。永久船閘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水頭*高的多級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為5000萬t,總水頭113m,采用雙線連續5級船閘方案。永久船閘人工邊坡斷面形態為下陡上寬的喇叭形(W形),一般坡高70~120m,*大坡高170m,其中下部(閘面以下)直立坡高50~70m;在南、北兩側邊坡巖體內不同高程各布置了7層排水洞,各層排水洞距坡面的水平距離為30~45m。茅坪溪防護壩為瀝青混凝土心墻(兩岸岸坡段為混凝土心墻)的土石壩,壩頂高程與大壩同高,主壩頂長l062m,*大壩高104m。
……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