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貴州省地圖(袋裝折疊大全開)(大比例尺1:790000)
-
>
亞洲地圖
-
>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卷:中國地理大變遷
-
>
山海經:精選插圖版(全彩)
-
>
實用中國地圖冊紅革皮(2022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盒裝(2022版)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廣西(2018年版)
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城市體系演化過程分析-以山東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32519
- 條形碼:9787030232519 ; 978-7-03-02325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城市體系演化過程分析-以山東為例 本書特色
本書試圖從城市職能的角度,遵循從理論到實證再到理論的邏輯框架,復原、解析沿海地區城市體系的動態演化過程,提供基于中國實例的沿海地區城市體系演化新模型,豐富和發展沿海地區城市體系演化過程研究的相關理論。首先,全面深入地解析了國外已有的沿海城市體系演化模型,討論各模型提出的區域背景和主要特征;然后,展開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山東省城市體系演化過程的實證研究。其包括了城市體系發展、城市職能體系和城市體系結構的時空過程研究;*后,建立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山東省的城市體系演化模型,并與國外已有的沿海地區城市體系演化模型進行對比分析。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城市體系演化過程分析-以山東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以山東省為例,結合國內外研究進展,從過程研究的角度,分別復原了乾隆中期以來山東省城市體系的位序規模、城市職能、城市體系空間結構變動過程。提出了基于中心地職能、工業職能、中樞管理職能、門戶職能的城市體系演化過程的基本分析框架,建立了周期性特征明顯的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城市體系的演化過程模型。
本書可供從事城市研究、城市規劃和管理的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地理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師生閱讀參考。
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城市體系演化過程分析-以山東為例 目錄
**章 導論
**節 國內外城市體系研究動態評述
一、圍內外城市體系研究評述
二、國內外城市體系動態演化研究的文獻回顧
第二節 沿海地區城市體系動態演化模型評述
一、Taaffe模型
二、Rimmer模型
三、Vance模型
四、Bird模型
五、寺谷亮司模型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意識
二、理論框架
三、研究地區與研究時段
四、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五、研究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 山東省城市規模分布的時空演變
**節 數據信度評估及對象確定
一、城市規模標度指標的選取
二、乾隆中期人口數據信度評估
三、民國初期數據的可信度評估
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人口數據信度評估
第二節 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規模分布變動
一、城市位序一規模分布曲線的時間變動
二、乾隆中期的城市規模分布
三、民國初期的城市規模分布
四、民初至1956年的城市規模分布
五、1956~1982年的城市規模分布
六、1982~2000年的城市規模分布
第三節 城鎮發展的空問格局變動
一、城鎮發展的卒間分析單元
二、城鎮發展的空間格局變動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山東城市職能的演變過程
**節 明清時期的城市職能
一、基于城市內部結構變動的分析
二、滋陽縣城和臨清城的個案分析
第二節 開埠至新中國成立前山東城市職能特色
一、城市中心地職能的進一步強化
二、工業職能成為部分城市的重要職能
三、部分城市的門戶職能進一步強化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以后城市職能的新變化
一、工業職能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城市的重要職能之一
二、經濟中樞管理職能成為部分城市的重要職能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山東省城市體系中心地職能體系演化過程
**節 中心地體系的復原方法
一、中心性指標選取
二、中心性測度方法與腹地的劃分方法
第二節 不同歷史時期中心城市及其直接腹地的復原
一、1936年左右的中心城市和直接腹地
二、1955年的中心城市和直接腹地
三、1982年的中心城市和直接腹地
四、2000年的中心城市和直接腹地
第三節 不同歷史時期城市中心地職能體系的變動過程
一、中心地職能體系的復原方法
二、城市中心地職能體系的變動過程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山東省城市工業職能體系變動過程
**節 工業發展空間格局的變動
一、民國時期的工業發展空間格局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工業發展空間格局
第二節 山東城市工業職能體系的變動過程
一、分析時點的選擇以及數據資料的處理
二、工業職能集中度的變動
三、城市工業職能比重的變動
四、工業職能強度的變動
五、城市工業職能增長速度的變動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山東省城市體系中樞管理職能的變動
**節 中樞管理職能研究進展
一、中樞管理職能的概念辨析
二、相關中樞管理職能研究的評述
第二節 山東省中樞管理職能體系變動研究
一、研究時點的選取
二、資料分析和處理
三、分析對象
四、絕對中樞管理職能體系的變動
五、基于Tietz式的中楸管理職能的位序分布變動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山東省城市體系門戶職能體系的變動
**節 門戶職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門戶職能概念解析
二、門戶職能的解析方法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前部分城市門戶職能的變化
一、海外門戶的增減過程
二、外貿流的變動
三、門戶職能單位的變動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后口岸城市門戶職能變動
一、海外門戶的增減過程
二、外貿流的變動
三、外貿腹地變動
四、門戶職能單位的變動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山東省城市規模的城市職能效應分析
**節 研究方法
一、引言
二、研究模型
三、基本部分測算
四、研究對象、時點和數據
第二節 城市規模結構變動的城市職能效應
一、城市規模中各類職能規模的影響
二、城市規模變動中的各職能類型效應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山東省城市體系空間結構的演化過程
**節 民國以前的山東省商圈結構
一、分析指標的選取
二、文獻資料的整理
三、乾隆中葉的城市間連接結構
四、1860~1904年的山東商圈結構
第二節 1904~2000年城市體系的結節 地域結構
一、資料來源及其處理
二、分析對象
三、分析方法
四、1932年山東省城市結節 地域結構
五、1979年山東省城市結節 地域結構
六、2000年山東省城市結節 地域結構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節 山東省城市體系的時空演化過程總結
第二節 山東省城市體系演化過程的模型化
一、城市體系演化模型的構筑
二、與國外已有模型的比較
三、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中國沿海典型省份城市體系演化過程分析-以山東為例 節選
**章 導論
**節 國內外城市體系研究動態評述
一、國內外城市體系研究評述
1.國外城市體系研究的發展過程
城市體系研究建立在一般系統論基礎之上,肇始于城市地理學引入系統論之后。城市規模分布、城市職能分類、中心地理論、城市問的結合關系、城市分布的歷史地理研究、區域體系研究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積累,克里斯泰勒、廖什、Auerbach、杰斐遜的研究即為其中的經典。雖然這些研究均含有系統論思想,但城市體系研究的真正肇端卻始于20世紀60年代。Berry與Garrison*早援用一般系統論進行城市體系研究,在對廖什業績的評價,即“Transportation routes serving thesystem of cities”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城市體系概念(Berry and Garrison,1958)。但在20世紀60年代Berry的學術論文中,中心地體系和城市體系并沒有嚴密、清晰的區別。城市體系更為縝密的科學概念則出現在1960年以后的Berry和Tmonpson的研究中(森川洋,1979)。Berry考察了經濟發展與城市規模分布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城市規模分布、城市成長理論、城市職能分析等與城市體系密切相關的研究匯編成(Ge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Urban Systems一書結集出版(Berry and Horton,1970),開創了城市體系研究的新紀元。
20世紀70年代以后,加拿大的城市地理學者Bourne(1975)和Simmons(1978)將城市體系研究系統化,集各家學說,出版了systems of Cities一書。書中系統闡述了城市的定義、城市體系的研究框架,詳細分析了城市體系的歷史發展過程,城市的規模、差異、分布,城市間關系的區域背景,城市體系的成長模式及其過程,并將城市體系研究同政策研究聯系起來,將城市體系研究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