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36926
- 條形碼:9787802336926 ; 978-7-80233-69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探索 本書特色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農業經濟和糧食安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家富;農村穩,天下穩。農業是我國總體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農民的富裕、農村的繁榮、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心農業、研究農業、支持農業,不僅是現實的需要,也是一個帶有戰略性的問題。作為河南農業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河南省農學會,在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視中國歷史與現實生活中的農民、農村、農業問題,研究與之相關聯的社會、經濟問題并提供借鑒,總結經驗教訓。
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探索 內容簡介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產業基礎和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進入新世紀,我國處在工業化進程和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的歷史階段。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躍上一個新臺階,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既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確定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提出了新要求。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農業經濟和糧食安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家富;農村穩,天下穩。農業是我國總體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農民的富裕、農村的繁榮、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心農業、研究農業、支持農業,不僅是現實的需要,也是一個帶有戰略性的問題。作為河南農業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河南省農學會,在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視中國歷史與現實生活中的農民、農村、農業問題,研究與之相關聯的社會、經濟問題并提供借鑒,總結經驗教訓。
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探索 目錄
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著力點
關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發展河南省農業的管見
河南省小麥育種工作的回顧與前瞻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河南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河南省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體系的實踐與思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創新科教服務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穩定在京農民工社會環境的制度創新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現代畜牧產業體系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鄭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
我國糧食供求安全分析及展望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河南省小麥生產的回顧與發展
中國生物質能源發展政策及開發利用現狀與未來趨勢
走中國特色農機化發展道路,為建設現代化農業做貢獻
農村金融改革的基本取向與政策要點
河南省農業現代化道路該如何走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推動河南省縣域經濟新跨越
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的層次遞進性分析
現代農業的內涵、特征及其發展趨勢
糧食主產區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從三農”形勢的發展變化探索河南省現代種業建設
河南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取向
對新時期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的思考
新型農民培養與現代農業建設
信陽漁業產業化發展狀況及發展建議
構建測土配方施肥長效機制,促進糧食增產、農民播收、業增效
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芻議
試論農業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
周口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對策
傳統農區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區域增長極與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
合理利用農村土地資源,促進河南現代農業建設
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現狀、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
河南省休閑漁業現狀及發展探討
新農村建設
提高河南省貧困村黨組織領導新農村建設能力研究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著力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發展農業信息化技術,加快河南新農村建設
破解農村金融邊緣化,探索農村金融改革新模式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新型農民培養
論科技進步與創新對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的支撐作用
汝州市東營村文化建設的啟示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職業教育問題與對策
農業科技創新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信陽市水產業再上新臺階
青蛙保護的法律及在河南省漁業執法中的應用
淺談我國魚類生物多樣性保護
淺談魚類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
新鄉市實施三位一體”工程,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型農村
建現代農業體系,增強新農村建設動力
工業帶動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探討
農村-事-議”籌資籌勞探析
強文化產業,促新農村建設
澠池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天池鎮高效農業產業發展帶動新農村建設的調查研究
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探索 節選
專家論壇
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著力點 盧良恕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100081)
經過新中國成立至今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十五”時期的調整和跨越,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三農”工作面臨著更加良好的環境與機遇。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變革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始終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要著力點;發展現代農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本質上是統一的,兩者相互促進。農村、尤其是一些農村貧困地區仍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難點。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政府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從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任務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了促進農民增加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個“一號文件”,2006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顯示出黨和政府堅定而清晰的“三農”工作思路。
1 我國總體上正處于“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
在2004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這一重要論斷,對于正確定位“三農”工作地位、切實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已經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國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縮小。國家統計局2006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末全國財政收入已經突破3萬億元大關,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8萬億元,人均GDP1700多美元;其中**、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是22718億元、86208億元和73395億元,比例是12.5:47.3:40.2,**產業(農業)的增加值占12.5%。
農業生產發展形勢繼續趨好,但城鄉居民收入仍有相當差距。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