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臺灣四百年前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953391
- 條形碼:9787801953391 ; 978-7-80195-33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臺灣四百年前史 本書特色
本書堅持用史實說話,把臺灣400年前的歷史寫出來。臺灣的居民、臺灣3萬年以來的文化,主要源頭在哪里?自古以來,海峽兩岸人民、文化是如何交流、互動的?請看歷史!
臺灣四百年前史 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范圍,起自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長濱文化,止于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南。書中運用臺灣考古學的**手資料,在*新研究的基礎上,敘述史實原貌,探討其源流,堅持用史實說話,把臺灣400年前的歷史寫出來。臺灣的居民、臺灣3萬年以來的文化,主要源頭在哪里?自古以來,海峽兩岸人民、文化是如何交流、互動的?請看歷史!
本書引用的古今中外著作246種,220位學者發表在論文集、學術研討會和66種期刊中的論文252篇,以及16種報紙的多篇報道。書末列有“參考書目”。
臺灣四百年前史 目錄
**節 臺灣島史的范疇與分期
第二節 石器時代文化分期
第三節 臺灣大大陸的地緣關系
第二章 采集漁獵時期
**節 臺灣的*早居民
第二節 長濱文化
附:網形文化
第三節 長濱文化的年代與來源
第三章 刀耕農業時期
**節 大坌坑文化
第二節 大坌坑文化居民
第三節 大坌坑文化源流
第四章 鋤耕農業時期(上)
**節 北部地區諸文化
第二節 圓山文化居民
第三節 圓山文化來源討論
第四節 芝山巖文化及其來源
第五章 鋤耕農業時期(中)
**節 牛罵頭文化居民
第二節 牛稠子文化居民
第三節 中南部諸文化源流討論
第六章 鋤耕農業時期(下)
**節 卑南文化居民
第二節 麒麟文化居民
第三節 東海岸諸文化源流
第七章 鐵器時代
**節 十三行文化居民
第二節 中南部鐵器時代居民
第三節 靜浦文化居民
第四節 巖畫
第八章 三國時期的山夷
**節 山夷的社會生活與習俗
第二節 夷洲為臺灣古名
第三節 兩岸聯系
第九章 隋唐時期的流求人
**節 流求名稱的由來
第二節 流求人的社會生活
……
第十章 宋代的毗舍邪人
第十一章 元代的漢人與琉球人
第十二章 明代的東番人與漢族移民
參考書目
后記
臺灣四百年前史 節選
第十章 宋代的毗舍邪人
**節 毗舍邪人
12世紀70年代,一支毗舍邪人來到澎湖和福建泉州沿海。在史籍的記載上,因讀音相近,有毗舍邪、毗舍耶、毗舍野三種不同寫法。或作毗舍那,則是由于那、邪形近而造成的訛誤。毗舍邪人來沿海一事,始見于南宋樓鑰的《攻娩集》和趙汝適的《渚蕃志》。
一、宋代有關記載。《攻娩集》卷八十八《汪大猷行狀》(以下簡稱《行狀》)云:
“(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郡實瀕海,中有沙洲數萬畝,號平湖。忽為島夷號毗舍邪者奄至,盡刈所種。他日又登海岸殺略。禽四百余人,殲其渠魁,馀分配諸郡。
初則每遇南風。遣戍為備,更迭勞擾。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間,遣將分屯。軍民皆以為便。不敢犯境。后左翼軍狃于盜嘗,忽又報侵犯,徑捕至庭,自以為功。公曰:‘毗舍邪面目如漆,黥涅不辨。此其人服飾俱不類,何耶?’察之,乃真臘大商……命牙會儈日間遣行。”
嘉泰元年(1201年),周必大撰《汪大猷神道碑》取材于《行狀》,然小有不同:
“[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海中大洲號平湖。邦人就植粟、麥、麻。有毗舍耶蠻,揚帆奄至。肌體漆黑,語言不通。種植皆為所獲。調兵逐捕,則入水持其舟,已而,俘民為向導,劫掠近城赤嶼洲。于是春季遣戍,秋暮始歸,勞費不貲。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區,留屯水軍,蠻不復來。”寶慶元年(1225年),趙汝適撰《諸蕃志》,所記毗舍耶事,似別有所本。其云: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
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罹生啖之害,居民苦之。
淳熙間,國之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喜鐵器及匙箸,人閉戶則免,但剜其門圈而去。擲以匙筋,則俯拾之。可緩數步。官軍擒捕,見鐵騎則競剜其甲,駢首就戮而不知悔。臨敵用鏢槍,系繩十余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也。
不駕舟楫,惟以竹筏從事,可折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又同書“流求國”條云:
“流求國,當泉州之東……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
《文獻通考》、《宋史》所傳毗舍邪事,盡本《諸蕃志》或約略《行狀》行文;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亦有關于毗舍邪的記載,質言之,《攻魄集》和《諸蕃志》所傳毗舍邪事,是我們現在所見的*古記錄。
二、毗舍邪人的基本狀況。
……
臺灣四百年前史 作者簡介
張崇根,1938年生,江蘇溧陽人。歷史學碩士。1962年起,進行臺灣史和高山族研究。主要著作有:《臨海水土異物志輯校))(1981年)、《臺灣歷史與高山族文化》(1992年)、《臺灣文化卷》(1997午)、《臨海水土志》輯注(1998年)、《臺灣世居少數民族研究》(2002年)。另有關于民族學理論研究著作(或合著、主編)10多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客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特邀研究員,臺灣少數民族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01—2003年被聘為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駐會研究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