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生理學-(本書附有光盤)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062809
- 條形碼:9787309062809 ; 978-7-309-06280-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理學-(本書附有光盤) 內容簡介
本教材為2002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人體解剖生理學》的修訂本。根據教育部“十一五”全國規劃教材的目錄,《人體解剖生理學》經本次修訂后分為《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兩本教材。本教材適用于醫學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教材共分12章 ,主要介紹人體及其各組成部分(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表現出的各種生命現象、活動規律及其產生機制,內外環境變化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以及機體為適應環境變化而進行的各種調節 ,并揭示各種生理功能在整體生命活動中的意義。本教材靠前、第二章關于內環境及其穩態、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 、跨細胞膜物質轉運和信號轉導、細胞生物電現象、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等內容具有總論性質,第七章關于能量代謝和體溫的內容也不限于某一系統,其余各章則按系統,如血液、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泌尿、感官、神經、內分泌和生殖等,分別介紹各系統生理功能。每章 前面有學習綱要,后面有適量習題。全書后附錄有部分習題答案、漢英索引和參考資料。
生理學-(本書附有光盤) 目錄
**章 緒論
**節 生理學的任務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學的任務
二、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
一、內環境的概念
二、穩態
第三節 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
一、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
二、生理功能的反饋控制
習題一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節 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和信號轉導功能
一、細胞膜結構概述
二、物質的跨膜轉運
三、跨膜信號轉導
第二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
一、靜息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二、動作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三、刺激引起動作電位的基本原理
四、動作電位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
第三節 骨骼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一、骨骼肌神經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二、興奮收縮耦聯
三、肌細胞收縮的分子機制
四、骨骼肌的收縮形式
五、影響骨骼肌收縮的主要因素
習題二
第三章 血液
**節 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功能
第二節 血細胞生理
一、血細胞生成的基本過程
二、紅細胞生理
三、白細胞生理
四、血小板生理
第三節 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纖維蛋白溶解
第四節 血型、血量與輸血原則
一、血型
二、血量
三、輸血原則
習題三
第四章 血液循環
**節 心臟生理
一、心臟的泵血功能
二、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四、體表心電圖
第二節 血管生理
一、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
二、血流動力學特點
三、動脈血壓與動脈脈搏
四、靜脈血壓與靜脈血流
五、微循環
六、組織液的生成與淋巴循環
第三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三、局部血流調節
四、動脈血壓的長期調節
第四節 器官循環
一、冠脈循環
二、肺循環
三、腦循環
習題四
第五章 呼吸
**節 肺通氣
一、肺通氣的原理
二、肺通氣功能的評價
第二節 呼吸氣體的交換
一、氣體交換的原理
二、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影響因素
第三節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氧的結合運輸
二、二氧化碳的結合運輸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中樞與呼吸節律的形成
二、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
習題五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節 消化道平滑肌和消化腺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第二節 口腔內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咀嚼和吞咽
第三節 胃內消化
一、胃液及其作用
二、胃的運動
第四節 小腸內消化
一、胰液及其作用
二、膽汁及其作用
三、小腸液及其作用
四、小腸的運動
第五節 大腸的功能
一、大腸液的分泌
二、大腸的運動和排便
第六節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第七節 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習題六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節 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去路
二、能量代謝的測定
三、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
四、基礎代謝
第二節 體溫及其調節
一、正常體溫及其生理變動
二、機體的產熱和散熱
三、體溫調節
習題七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節 腎的結構和血液循環特點
一、腎的結構特點
二、腎的血液循環特點
第二節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
二、有效濾過壓
三、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第三節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一、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方式
二、各段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三、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第四節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一、腎髓質滲透梯度的形成機制
二、直小血管在保持腎髓質高滲中的作用
三、尿液濃縮和稀釋的過程
第五節 尿生成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三、尿生成及其調節的生理意義
第六節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二、尿的排放
習題八
第九章 感覺器官的功能
**節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覺器官的定義和分類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節 視覺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調節
二、眼的感光換能功能
三、與視覺有關的幾種生理現象
第三節 聽覺器官
一、外耳和中耳的傳音功能
二、內耳的感音換能功能
三、聽閾與聽域
第四節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細胞
二、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和生理功能
三、前庭反應
第五節 其他感覺器官
一、嗅覺器官
二、味覺器官
三、皮膚的感覺功能
習題九
第十章 神經系統的功能
**節 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
一、神經元
二、突觸傳遞
三、反射活動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感覺傳入通路
二、大腦皮層的感覺代表區
三、軀體和內臟感覺
第三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一、運動傳出的*后公路
二、中樞對姿勢的調節
三、中樞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第四節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一、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二、中樞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第五節 腦電活動及覺醒和睡眠
一、腦電活動
二、覺醒和睡眠
第六節 腦的高級功能
一、條件反射
二、學習和記憶
三、語言和其他認知功能
習題十
第十一章 內分泌
**節 內分泌和激素
一、內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二、激素的分類
三、激素的作用及其特點
四、激素作用的機制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
一、下丘腦腺垂體系統
二、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
第三節 甲狀腺
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謝
二、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狀腺功能的調節
第四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皮質
二、腎上腺髓質
第五節 胰島
一、胰島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節 甲狀旁腺和甲狀腺C細胞
一、甲狀旁腺激素
二、降鈣素
三、維生素D3
第七節 其他內分泌激素
一、前列腺素
二、松果體激素
三、胸腺激素
習題十一
第十二章 生殖
**節 男性生殖
一、睪丸的功能
二、睪丸功能的調節
第二節 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功能
二、卵巢功能的調節
三、妊娠和分娩
習題十二
附錄一 習題答案
附錄二 漢英索引
附錄三 參考資料
生理學-(本書附有光盤) 節選
《生理學》為2002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人體解剖生理學》的修訂本。根據教育部“十一五”全國規劃教材的目錄,《人體解剖生理學》經本次修訂后分為《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兩本教材!渡韺W》適用于醫學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教材共分12章 ,主要介紹人體及其各組成部分(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表現出的各種生命現象、活動規律及其產生機制,內外環境變化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以及機體為適應環境變化而進行的各種調節 ,并揭示各種生理功能在整體生命活動中的意義。《生理學》**、第二章關于內環境及其穩態、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 、跨細胞膜物質轉運和信號轉導、細胞生物電現象、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等內容具有總論性質,第七章關于能量代謝和體溫的內容也不限于某一系統,其余各章則按系統,如血液、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泌尿、感官、神經、內分泌和生殖等,分別介紹各系統生理功能。每章 前面有學習綱要,后面有適量習題。《生理學》后附錄有部分習題答案、漢英索引和參考資料。
生理學-(本書附有光盤) 作者簡介
朱大年,男,1949年10月生。1983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1994年在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96—1997年以客座研究員身份赴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老年病醫學科室進修1年,F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生理學教學和科研20余年。承擔“生理學”、“正常人體形態與功能學”、“人體解剖生理學”、“高級生理學”等課程的授課任務,所負責的“生理學”課程獲上海市精品課程稱號,個人被評定為復旦大學教學名師。主編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理學》第7版,主編和參編多部生理學國家級規劃教材,所編寫的教材有多部獲得全國和上海市一、二等優秀教材獎?蒲蟹较蚴切难芑顒拥纳窠浾{節 ,主要從事中樞神經系統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高血壓和心肌缺血發病的中樞神經機制,以及針刺降壓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中樞神經機制研究。已發表科研論文60余篇于國際性和國內雜志上。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4項。擔任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理事、中國生理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生理科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上海市神經科學會理事、《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和《生理通訊》編委等職。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