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52480
- 條形碼:9787503852480 ; 978-7-5038-524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林業生態工程是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其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工程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工程的建設效果。本書以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理論(生態系統學理論、生態工程學理論、生態經濟學與生態經濟管理理、系統工程理論、項目管理理論、參與式發展理論等)為指導,對中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歷程以及實施的林業重點工程進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探討了中國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在借鑒國外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的一般管理模式。同時,結合目前中國正在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等重大林業工程的不同內容和特點,分別構建了其相應的管理模式。本書內容豐富、觀點新穎,與實踐結合緊密;可供相關科研、生產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還可作為有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目錄
**章 生態工程與管理模式
一、生態工程與林業生態工程
(一)生態工程
(二)林業生態工程
二、管理模式
(一)管理模式的定義
(二)管理模式的分類
(三)管理模式涉及的因素
第二章 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的理論基礎
一、生態系統學理論
(一)生態系統結構
(二)生態系統的功能
(三)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發育觀
(四)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二、生態工程學理論
(一)生態工程學的核心原理
(二)生態工程學的生物學原理
(三)生態工程學的系統工程學原理
三、生態經濟學與生態經濟管理理論
(一)生態經濟學理論
(二)生態經濟管理理論
四、系統工程理論
(一)系統與系統論
(二)系統工程
五、項目管理理論
六、參與式發展理論
第三章 中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
一、林業生態工程發展階段
二、我國林業生態重點工程
(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二)退耕還林工程
(三)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四)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
(五)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六)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
(七)長江流域等五個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意義
(一)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解決生態環境危機的關鍵
(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三)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關系到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第四章 國外林業生態工程與管理模式
一、國外林業生態工程概述
(一)美國羅斯福大草原林業工程
(二)前蘇聯西伯利亞等地區林業生態工程
(三)加拿大“綠色計劃”
(四)法國的“林業生態工程”和意大利政府的生態環境建設
(五)評述
二、美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管理模式
三、國外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的啟示
第五章 中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管理模式
一、中國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的發展
(一)傳統的造林管理模式
(二)國家補助性質的工程造林管理模式
(三)以世界銀行為代表的項目管理模式
(四)按國家基本建設程序運作的管理模式
二、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較
(一)項目發展周期比較
(二)項目管理理念比較
(三)項目管理過程比較
三、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存在的管理問題
(一)整合前林業生態工程存在的管理問題
(二)整合后林業生態工程存在的管理問題
四、林業生態工程存在管理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一)工程參與方責任義務沒有合理劃分
(二)工程沒有按項目進行管理
(三)工程建設的市場化外部運行機制沒有建立
五、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的一般模式
(一)政府推動
(二)一家負責,多部門分工協作的一體化管理
(三)按工程化運作,按項目化管理,對重點工程進行全過程控制
第六章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管理模式
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概況綜述
(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基本涵義
(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內涵、目標和內容
(四)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的成效
(五)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存在的問題
二、生態和經濟的協調發展是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的核心
(一)經濟需求逐年增長,供求矛盾日趨尖銳
(二)生態需求增長迅速,供求矛盾日益顯現
(三)天保地區公眾對森林資源保護具有了潛在的需求
(四)林業職工、農民對資源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有著強烈的內在需求
三、以森林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管理模式
(一)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為主要目標的生態資源經濟化模式
(二)以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目標的產業轉移和重構模式
(三)小結:兩類模式的綜合分析
四、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模式案例分析
(一)選點依據
(二)寶興縣的自然、社會經濟概況
(三)天保工程實施后對寶興縣的影響分析
(四)寶興縣森林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模式
(五)寶興縣森林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模式的機制
(六)寶興縣森林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七)小 結
第七章 退耕還林工程的管理模式
一、目前我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概況綜述
(一)我國實施退耕還林的背景分析
(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我國退耕還林的發展歷程和相關政策
(四)退耕還林工程的現狀和成效
(五)退耕還林的特點分析
(六)退耕還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二、退耕還林工程管理的問題與管理機制
(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過程的總體認識與分析
(二)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三)退耕還林工程的管理機制
三、退耕還林工程的管理模式
(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較和評析
(二)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模式的設計
第八章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管理模式
一、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概況
(一)我國實施三北工程的背景分析
(二)實施三北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目前三北工程的目標和主要成就
二、三北防護林工程發展歷程及相關政策
(一)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發展歷程
(二)三北防護林工程經營管理思想的演進
(三)三北防護林工程的相關政策
三、三北防護林工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四、三北防護林工程管理模式
(一)工程管理機構和責任主體
(二)建立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節選
第二章 現代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的理論基礎
一、生態系統學理論
生態系統這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在生物群落概念的基礎上再加上非生物的環境成分(如陽光、溫度、濕度、土壤、各種有機或無機的物質等),就構成了生態系統。也可以說,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可以將生態系統形象地比喻為一部機器,是由許多零件組成,這些零件之間靠能量的傳送而互相聯系為一部完整的機器。即生態系統是由許多生物組成的,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把這些生物和環境統一起來,聯系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學功能單位。
(一)生態系統結構
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是由生物系統和環境系統共同組成的。生物系統包括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還原者)。環境系統包括有太陽輻射以及各種有機和無機的成分。組成生態系統的成分,通過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功能體系(單位)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根據它在生態系統的功能來劃分的,這種劃分是相對的。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有分解,在消費過程中有生產和分解,而在分解過程中也存在生產和消費。
1.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
盡管生態系統大大小小、各種各樣,但是它們具有共同的基本組成成分:生命成分,即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類群:生產者(如綠色植物、光能和化能自養微生物)、消費者(如動物、人)和分解者(如細菌、真菌);非生命成分,即物理環境的能源和各種物質因子,如太陽輻射、無機物質(如水、二氧化碳、氧氣及各種礦質元素)和有機物質。
……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