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射頻識別技術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240143
- 條形碼:9787111240143 ; 978-7-111-24014-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射頻識別技術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全面地介紹了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與應用案例。全書內容包括:RFID標準和標準化、電子標簽的原理、讀寫器的原理以及RFID中間件和系統框架,同時也給出了RFID系統中的安全和隱私、防碰撞、定位以及數據挖掘、應用中的實施、測試和故障分析等技術的原理,*后介紹了在供應鏈物流管理和公共管理中的應用。
本書理論和實際緊密結臺,既可作為從事射頻識別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自動識別、物流、電子工程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射頻識別技術與應用 目錄
第1章 RFID技術概述
1.1 自動識別技術
1.2 RFID技術
1.2.1 RFID技術簡史
1.2.2 RFID系統組成
1.2.3 RFID技術標準和規范
1.2.4 RFID技術的應用
1.3 RFID技術和其他技術的結合
1.3.1 RFID技術與傳感器技術
1.3.2 RFID技術與NFC
1.3.3 RFID技術與3G
1.4 RFID的發展
1.4.1 RFID技術面臨的問題
1.4.2 RFID技術的發展
1.4.3 RFID市場和行業發展趨勢
1.4.4 RFID產業發展
1.5 本書的體系結構
參考文獻
第2章 RFID標準
2.1 RFID標準概述
2.1.1 RFID標準簡介
2.1.2 RFID標準的分類
2.1.3 常用RFID標準
2.1.4 RFID標準化組織
2.1.5 RFID頻段規范
2.2 ISO/IEC相關標準
2.2.1 ISO/IEC標準概述
2.2.2 ISO/IEC18000介紹
2.3 EPC相關標準
2.3.1 EPCglobal概述
2.3.2 EPCglobal的組織網絡結構概要
2.3.3 EPC碼制標準
2.3.4 EPC電子標簽
2.3.5 EPC中間件
2.4 UID相關標準
2.4.1 UID中心簡介
2.4.2 T—engine論壇
2.4.3 泛在ID
2.4.4 UID電子標簽體系
2.5 EPC標準和UID標準的比較
2.5 我國相關標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6 RFID標準化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2.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電子標簽
3.1 電子標簽的分類
3.1.1 能量來源
3.1.2 電子標簽頻率
3.1.3 只讀標簽與可讀寫標簽
3.1.4 標識標簽與便攜式散據文件
3.2 電子標簽協議
3.3 電子標簽和條形碼
3.3.1 條形碼介紹
3.3.2 兩者對比
3.4 電子標簽的組成和制造
3.4.1 芯片及其設計
3.4.2 標簽天線的選擇與配置
3.4.3 連接層
3.4.4 底層
3.4.5 電子標簽的封裝
3.4.6 電子標簽的寫入
3.5 電子標簽的性能
3.6 電子標簽的發展趨勢
3.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RFID讀寫器
4.1 讀寫器概述
4.1.1 讀寫器的工作原理
4.1.2 讀寫器的功能和分類
4.1.3 讀寫器的組成結構
4.1.4 讀寫器協議
4.1.5 讀寫器的發展趨勢
4.2 讀寫器的設計
4.2.1 設計目標
4.2.2 硬件選擇
4.2.3 軟件選擇
4.3 基于C51讀寫器
4.3.1 AT89S51單片機
4.3.2 MFRC500射頻讀寫芯片
4.3.3 基于C51的RFID讀寫器
4.4 基于ARM處理器的讀寫器
4.4.1 ARM技術
4.4.2 基于ARM處理器的RFID讀寫器開發
4.5 基于DSP的讀寫器
4.5.1 DSP介紹
4.5.2 基于DSP的RFID讀寫器開發
4.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RFID中間件和系統體系結構
第6章 RFID系統中的射頻技術
第7章 RFID系統中的安全和隱私
第8章 RFID系統關鍵技術
第9章 RFID系統中的應用技術
第10章 RFID在供應鏈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第11章 RFID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
附錄
射頻識別技術與應用 節選
第1章 RFID技術概述
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眾多自動識別技術中的一種。本章首先介紹自動識別技術,接著對RFID技術的歷史加以簡要回顧,然后介紹RFID系統的組成、標準和規范,以及RFID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并討論RFID技術與其他一些新興技術的結合以及RFID技術未來的發展,*后給出本書的組織和結構。
1.1 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是一種自動收集數據的技術,用來收集相關的人或物的信息或數據。自動識別技術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它無需人為干涉,可對字符、影像、條碼、聲音等記錄數據的載體進行自動識別,自動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并提供給后臺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的后續處理。它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信息或數據采集技術,包含自動識別、數據采集和移動計算三個方面的技術應用。自動識別技術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工作就是回答一些諸如“是什么”、“在哪里”、“怎么樣”的重要問題,主要指物體(貨箱、人、動物等)的識別和跟蹤。與人工識別相比,自動識別技術的識別和跟蹤更快更準,整體花費也更小。RFID技術只是眾多自動識別技術中的一種,其他的自動識別技術還包括磁性墨跡識別(MICR)、磁條識別、語音識別、生物識別和條形碼識別等。
磁性墨跡識別可以閱讀磁性墨水打印的字符,比如說常在私人支票底部出現的那些文字,支票必須放置正確,一次一張地通過MICR閱讀器。磁條常用在信用卡和借記卡上,它也需要正確的放置方向以及卡與讀卡器之間的物理接觸。條形碼由一系列不同寬度的黑色條紋和白色條紋組成,當前人們正在使用的條形碼有數百種,*常見的是通用產品代碼(UPC),它在零售商業界被廣泛使用。條形碼識別需要視距(LOS),并且要求掃描儀與條形碼之間的相對方位要合適。在訂單揀選中,語音識別比條形碼識別有更大的優勢,因此語音識別常用于配送中心的訂單揀選中。利用語音識別,人們不用手和眼就可以進行訂單揀選,并且也無需結合標簽與讀寫器。生物識別中的指紋和視網膜掃描,通常被用來鑒別人,許多*新的計算機使用指紋來鑒別使用者,在許多安全性要求高的地方,要通過視網膜掃描來獲得進入許可。此外,視網膜掃描也常被用來識別家畜。
RFID技術*常見的應用就是通過一個識別號碼(類似姓名)來惟一地識別一個物體、地點、動物或者人。這個號碼存儲在附屬于天線的集成電路(IC)中,Ic和天線一起被稱為電子標簽,電子標簽附屬于要識別的物體、地點、動物或人。RFID讀寫器從電子標簽中。讀取鑒別號碼,將其讀取的號碼傳送給一個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將號碼存儲在自己的數據庫。中,或者在合適的數據庫中找出與這個號碼對應的物體、地點、動物或人的信息。以上眾多自動識別技術之間的主要差異在于如何存儲和找回這個識別號碼。表l—1列出了常用的自動識別技術的特性比較。
……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