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中國旅游地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50066
- 條形碼:9787503850066 ; 978-7-5038-500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旅游地理 節選
br />
1845年,托馬斯·庫克成立世界上**家旅行社,標志著世界旅游業的出現。但是作為真正
意義上的現代旅游業,則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歐美。從那時至今,旅游從少數上層階層所能享
受的活動發展到現今大眾旅游和社會旅游時代,僅經歷了50多年的時間。在這短短50多年的歷
程中,世界旅游業發展大大超出世界經濟總體發展速度,成為世界上*大的產業之一。世界旅游
組織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國際旅游人數首次突破8億人次,全球平均增長率高達5.5%;
2006年國際旅游人數達到8.42億萬人次,同比增長4.5%,超出了旅游業的預期。世界旅游組
織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10億多人出國旅游。旅游不僅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產生
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它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還是影響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的一
個重要因子。
中國是一個旅游資源大國,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優勢。上下幾千年的
文明沉淀,方圓960 km2的國土,使中國的旅游資源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盡管我國旅游業起步于
20世紀80年代初,但經過30余年的發展,中國正從一個旅游資源大國走向旅游接待大國,旅游
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受世界關注。2006年,我國國內旅游
人數13.94億人次,入境旅游人數12494萬人次,全國旅游外匯收入339.49億美元,出境旅游總
人數為3452.36萬人次。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大入境旅游接待
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屆時中國入境旅游人數可達2億人次,國內旅游人數可達26億人
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數可達l億人次左右,游客市場總量可達30億人次左右,居民人均出游可達
2次,旅游業總收入可達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十一五”期間中國旅游業將每年新增直接就業
7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350萬人。到2015年,中國旅游直接拉動和間接就業總量將達l億人左
右。
蓬勃發展、無限生機的旅游業,給旅游教育,尤其是高等旅游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旅游管理是工商管理下面的一個小學科,卻面向的是大產業,如何使旅游學科做大做強,更好地
為旅游產業服務,為2l世紀旅游業發展培養所需各類人才,是每一個旅游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
的問題。做大做強旅游學科,使旅游教育要與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步,就必須加大旅游學科建設的
力度,其中之一就是要搞好旅游教材的建設,因為,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
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
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組織全國部分高校編寫“2l世紀全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實
用規劃教材”就是推動旅游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的重要舉措。
在本套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系統地、科學地介紹旅游管理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
識和基本技能(“三基”),同時也力求將以下理念融入到教材的編寫中:一是教育創新理念。即以
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力或創新人格等創新素質以及創新人才為目的的教育
活動融入其中。二是現代教材觀理念。傳統的教材觀以師、生對教材的“服從”為特征,由此而生
成的對教學矛盾的解決方式表現為“灌輸式”的教學關系。現代教材觀是以教材“服務”師生,即
將教材定義為“文本”和“材料”,提供了編者、教師、學生與真理之間的跨越時空的對話,為師生
創新提供了舞臺。三是培養大學生“四種能力”的理念。教材的編寫充分體現強化學生的實踐能
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的建設需要,以適應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旅游人才的新要求。
四是教材建設服從于精品課程建設的理念。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
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
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套教材的編寫力求為精品課程建設服務,能夠催生出一批旅
游精品課程。
本套教材不僅是全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專業教材,而且也可作為旅游管理
部門、旅游企業專業人員培訓及參考用書。我們希望本套教材能夠為培養21世紀旅游創新人才
做出貢獻。
*后,借此機會感謝北京大學吳必虎教授、青島大學旅游學院馬波教授對本套教材的指導,
感謝中國林業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對本套教材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以及各位參與編寫的專家
和學者對本套教材所付出的心血!
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旅游事業迅猛發展,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為適應這一形
勢的需要,我國的旅游專業教育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快速發展態勢,為旅游業培養了大量專業
人才。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旅游專業教育,教材編寫與使用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旅游地理》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其他不同層次旅游教育與培訓的
重點課程。旅游地理知識,無論是對旅游者,還是旅游從業者,都具有很重要的實用價值。但是長
期以來,旅游地理教材體系不統一,內容差異很大,難易程度沒有標準,給不同層次的教學工作帶
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教材的實用性方面,與人才培養目標差距很大。《中國旅游地理》是一門
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目的是要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同時得到提高,培養其“即景導
游”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版本的《中國旅游地理》教材,都缺乏這種應用性的特點。
有鑒于此,本教材的編寫,力求及時反映國家旅游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及其他相關部門頒布
的新規范、新標準,著眼于“應用型”教育,根據當前旅游市場的需求,確定課程內容和教學體
系,把知識、技能與能力作為統一的培養目標,融人到教學之中。.
本教材分緒論和12章。緒論部分闡述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問題,是學習本課程的先導
知識;第l~11章系統闡述我國各大類別的旅游資源的特點、形成與分布,以及旅游價值、開發現
狀和前景;第12章闡述我國主要旅游區的概況。
本教材具體寫作由以下人員承擔:緒論由三峽大學周宜君、渤海大學周鳳杰編寫;第1—2章
由吉林大學楊絮飛編寫;第3~4章由渤海大學周鳳杰編寫;第5、6、8、9章由渤海大學郝文軍編
寫;第7、第10~11章由渤海大學邱明編寫;第12章由三峽大學周宜君編寫。鄭州大學旅游管理
學院王淑華、三峽大學劉晗、天津農學院崔在元等,也參加了本書的編寫工作。
本書由渤海大學周鳳杰統稿。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中國林業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大力協助,特此表示由衷的
謝意! 本教材在編寫中,參考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文獻資料和重要觀點,在此對各位表示崇高的敬意
和真誠的謝意!并請各位專家學者不吝賜教,對本教材多多批評。 .
雖然編者在編寫過程中竭盡所能,力求本書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但是由于水平有限,書中缺點
錯誤仍在所難免,懇請各方面人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謝!
編 者
2008年1月
第11章
人文活動
【本章 要】
本章學習人類活動與旅游的關系。主要有文學、藝術、民俗等方面形成的旅游資源。
【學習目標】
掌握我國文學、藝術、民俗活動形成的旅游資源分布狀況及主要遺存,民俗的概念及其分
類;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對人文活動旅游資源的即景導游能力。
【關鍵性術語】 .
文學、藝術、故居、繪畫、戲劇、書法、民俗。
【章首案例】
火把節的傳說
在我國西南地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納西族、普米族、拉祜
族等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曰。以燃火把為節日主要活動內容而得名…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
火把節*為隆重。其時間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一般延續3天。但是對于這個
節日的由來,卻有許多各異的說法。
? 比如,對于彝族火把節的傳說,不同彝族支系就有很多的說法,在涼山彝族的普遍說
法是: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熱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二,兩個人都力
大無比。有一天,斯熱阿比要同阿體拉巴比武,即摔跤’但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
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款待斯熱阿比。斯熱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
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后,聽母親說斯熱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
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熱阿比被摔死了。天神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大發雷霆。
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農歷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
松樹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里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
天定為火把節。現在的火把節成了彝族人祈福的節日,祈福能夠豐收,殺滅害蟲等。
一而云南的白族同胞對火把節的來歷,是這樣傳說的:唐初的云南境內本有6個部落,
稱為“六詔”。*南端的部落稱為南詔。南詔日益強大,南詔王皮羅閣便產生吞并其他¨¨
五詔的野心。于是他設下圈套,用松明建造了一座樓,以祭祀為名,邀約其他五詔首領
在松明樓聚會。其中一個鄧氏首領的妻子慈善夫人認為皮羅閣居心不良,極力勸丈夫不
要前往。但丈夫不聽,臨走時慈善夫人含淚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個鐵環,以求護身。
果然,祭祀完畢,皮羅閣便在夜里火燒了首領們聚集的松明樓,五詔首領均未幸免
于難。面對松明樓灰燼,慈善夫人痛哭欲絕。她撲在灰燼中,扒出了丈夫佩帶的鐵環,
這才認出了丈夫的尸體并將其運送回家。后來,皮羅閣見慈善夫人才貌雙全,想娶她為
妃。但慈善夫人堅決不從,她擁兵守城,終因寡不敵眾,自盡殉節,留下這一段令人感
慨萬千的感人故事。
從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過起火把節’以紀念“火燒松明樓”的歷史故事和勇
敢聰慧的慈善夫人。
【案例思考題】
1.你知道火把節的節曰活動都有哪些內容嗎于
2.除了上面的說法,你知道關于火把節來歷的其他說法嗎?
3.談談民俗節日對于旅游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各種人文活動,創造
了數不清的文化財富,成為中華傳統的瑰寶。各民族也都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民俗
文化。這些人文活動及其所創造的巨大的精神財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隨
著旅游業的迅速繁榮,這些人文活動及其卓越成果,逐漸為旅游業所開發利用,
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旅游資源。
在多種多樣的人文活動中,文學、藝術與民俗活動和旅游的關系*為密切,
形成的旅游資源也*具吸引力。
們.1 文學與旅游
文學與旅游的關系十分密切。由旅游活動產生了旅游文學,如游記、山水詩
詞、散文等,這些文學作品又使某些旅游地得到宣傳渲染,使更多的人產生到此
一游的旅游動機。杰出文學家的故居也可以成為著名游覽地,這種現象幾乎是世
界性的。比如,莎士比亞的故居使英國斯特拉特福小鎮游客絡繹不絕;法國作家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使馬賽的伊夫島古堡成為旅游熱點;唐詩《楓橋夜泊》
使寒山寺名揚天下……這就是所謂的“文以景生,景以文傳”。
我國文學歷史源遠流長,題材繁多。它們所反映的對象及題材很多與旅游活
動密切相關。二者的關系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旅游產生文學
我國的旅游資源豐富,眾多的名山大川、古跡勝地,如長城、黃山、漓江、
西湖等,無不以其獨特的景致吸引著人們。人們涉足青山綠水之間,觸景生情,
有的題聯樹碑,有的吟詩填詞,有的撰文集志,產生了相當多詠物言志、借美景
抒情的作品。如曹操I臨碣石而作《觀滄海》;杜甫登泰山而作《望岳》;柳宗元適
永州而作《永州八記》;徐弘祖行天下而作《徐霞客游記》……可見,旅游是旅游
文學賴以產生的基礎,不親身游歷,不耳聞目睹,是寫不出優秀的文學作品的。
(2)旅游促進文學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秦漢以前,我國的旅行還不普及,所以相應的文
學作品較少,較著名的有秦始皇周游天下而命李斯所撰泰山、瑯琊山等刻石碑文,
漢代的一些山水賦和狩獵賦等。魏晉南北朝,由于崇尚“清談”,盛行玄學,許多
文人寄情于山水,于是產生了大量的山水小品,出現了謝靈運、陶淵明這樣著名
的山水田園作家。特別是北魏時期,酈道元在“訪瀆搜渠”的基礎上,寫下了我
國**部有濃厚文學意味的地理著作《水經注》……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著名作家都
著意旅游,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旅游的興旺促進文學的發
展,文學的發展是旅游發展的必然結果。
(3)旅游需要文學
文學具有導游、興游的作用。旅游活動本身是捕捉美感的高級精神活動,而
“美”是一種詩情畫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美感的捕獲除了靠山水名勝的優美度,
也要靠文學作品對山水名勝的描寫宣傳。文學的藝術手法會使美的內涵得以揭示,
使讀者或游人回味無窮。這個過程就是導游、興游的過程。有些地方本來很平凡,
但由于某旅行家寫了一篇詩文,加以形容,它便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隨即
會慕名而去。如唐代詩人岑參寫的邊塞詩句“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
黃人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寫了我國西北沙漠不同尋常
的景象,這些詩作成為一些游人探險獵奇的誘因。
11.1.1 因文學作品而知名的旅游地
我國有很多旅游地,因某些文學作品而名揚天下。也有很多旅游地,本身具
備一定的美感價值,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更因某些文學作品而名氣大增。僅舉數
例如下。
(1)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5km的楓橋鎮,創建于梁代,初名“妙利普明寺院”。
相傳唐貞觀年間詩僧寒山子曾在此當住持,遂改名寒山寺。蘇州寒山寺之所以成
為旅游熱點,而且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跡”。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
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意境凄美,自然和諧,余味無窮,千載之后仍
能深深打動人們的心靈,寒山寺也隨之永駐人們心頭。這座寺廟,歷經數代,屢
建屢毀,現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
鐘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樓。
(2)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被譽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其名氣經久不衰,皆
得益于著名詩文。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
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
傳唐朝時有位辛氏在此開酒店,經常免費給一位道士提供酒食。道士為了感謝她,
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
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黃鶴便從墻上下來翩翩起舞,道士跨上黃鶴直
上云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歷代名士崔顥、李白、自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
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黃鶴樓》詩,一直被認為是千古佳作。詩云: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
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朝大詩人李
白也有著名詩句描寫到黃鶴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
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古城,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
岳陽樓氣勢壯闊,構制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它是以三國“魯肅閱軍樓”
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的。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是用于軍事上,自唐朝
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游客和風流韻士瀏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