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尋找歐洲歐洲一體化之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39807
- 條形碼:9787561439807 ; 978-7-5614-398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尋找歐洲歐洲一體化之魂 本書特色
對歐洲一體化的研究,在中國一直集中于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確,這也是歐盟自身迄今為止*為核心的課題。然而,專注于這些方面,忽略歐洲整合在文化、歷史和宗教等領域所具有的特點,所面臨的挑戰,則并不能完全認知歐洲一體化的本質。四川大學以及相關院校的歐洲研究學者和學生們,根據自己所長,對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歷史和宗教等問題進行了跨學科的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現在這本文集,就是這種跨學科合作研究成果的見證。這些論文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采用不同的方法論對歐洲一體化的歷史依據、文化內涵、宗教根源和挑戰等等課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在文化多元性的總體框架內對經濟、政策立法等課題進行了探討。這些文章所使用的材料、所得出的結論不一而足,但都體現了中國學者和研究者對諸問題的敏銳思考。可以相信,這些思考不僅對我們認知歐洲認知歐盟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中國自身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集中還收錄了一些歐方學者的論文,他們的思考與中國學者的思考可以構成另一種意義上的多元特性,從而使我們對歐洲和歐盟的研究呈現出更加全面多彩的面貌。 本文集包括中文論文和英文論文兩部分。
尋找歐洲歐洲一體化之魂 內容簡介
對歐洲一體化的研究,在中國一直集中于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確,這也是歐盟自身迄今為止*為核心的課題。然而,專注于這些方面,忽略歐洲整合在文化、歷史和宗教等領域所具有的特點,所面臨的挑戰,則并不能完全認知歐洲一體化的本質。四川大學以及相關院校的歐洲研究學者和學生們,根據自己所長,對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歷史和宗教等問題進行了跨學科的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現在這本文集,就是這種跨學科合作研究成果的見證。這些論文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采用不同的方法論對歐洲一體化的歷史依據、文化內涵、宗教根源和挑戰等等課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在文化多元性的總體框架內對經濟、政策立法等課題進行了探討。這些文章所使用的材料、所得出的結論不一而足,但都體現了中國學者和研究者對諸問題的敏銳思考。可以相信,這些思考不僅對我們認知歐洲認知歐盟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中國自身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集中還收錄了一些歐方學者的論文,他們的思考與中國學者的思考可以構成另一種意義上的多元特性,從而使我們對歐洲和歐盟的研究呈現出更加全面多彩的面貌。本文集包括中文論文和英文論文兩部分。
尋找歐洲歐洲一體化之魂 目錄
歐洲:一種文明觀念的出現與建構
以文化批評視角淺論“歐洲認同”界定之模糊性
互看的風景:
19世紀文學藝術中的歐洲認同及其對歐洲一體化的啟示
歐洲基督教身份的確立及其對歐洲一體化的影響
宗教差異與歐洲一體化
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歐洲文化多樣性及其媒介表征研究
“和而不同”對歐洲宗教關系的啟示
帔排斥的“他者”——歐洲主流媒體對穆斯林移民的形象建構淺析
歐盟文化產業政策的相關規定與措施述評
《哩斯本新戰略規劃》與歐盟旅游政策
歐盟東擴:共同挑戰“增長與就業”——《里斯本戰略規劃》的新起點
歐盟共同區域政策的歷史演進與經驗
歐洲貨幣一體化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國家主權與超國家權力的平衡問題
地緣政治的復興?歐洲鄰國政策
論基督教民主主義對歐洲一體化的貢獻
論歐盟的民主赤字
雙重壓力之下——西歐穆斯林婦女
語言差異性與歐盟的語言工作
歐洲語言的現狀和將來及其對歐洲身份認同的影響
反思歐洲:關于歐洲認同的符號學研究
歐盟及其成員國的難民再安置政策簡況
歐盟新成員國勞動力移動的得與失:歐盟東擴后對新成員國實施的過渡期協議
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及其教訓
歐盟歐洲的漫長之路:戰后的一體化進程
尋找歐洲歐洲一體化之魂 節選
17世紀以前的歐洲認同和歐洲中心思想簡析
什么叫“歐洲中心論”?《牛津英語詞典》把Eurocentric(歐洲中心的)解釋為以歐洲或視歐洲為中心,認為在世界文化中歐洲文化至高無上。對Eurocentrism(“歐洲中心論”,或譯為“歐洲中心主義”)的解釋是把歐洲視為世界中心的那種觀念或行為。(Simpson,1989:442)
具體到歷史學領域,國內外學者撰寫了一系列專著和文章探討這個問題。布勞特認為歐洲中心論適用于所有認為歐洲人在過去和現在都比非歐洲人優越的觀點。(布勞特,2002:9)吳于廑認為歐洲中心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歐洲歷史的分期為世界歷史的分期,二是宣揚近代史的內容是歐美文明的發展以及這個文明向世界的普及。(吳于廑,1995:20)他們多側重于17世紀之后歐洲中心論的探討和批判,很少對17世紀以前歐洲中心思想進行系統討論。實際上,歐洲概念的形成本身就蘊涵著歐洲優越的思想,本文試圖從古代到17世紀“歐洲”對自我和他者的界定中尋求歐洲中心思想的*初跡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這一思想的來龍去脈。
1 希臘羅馬世界中的自我中心觀
“歐洲”這個詞語誕生不久,就出現了“歐洲中心”的思想,這里的歐洲并不是現代意義的歐洲,而是希臘人、羅馬人對自己家園的稱呼。眾所周知,歐洲起源于希臘神話中一個叫做“歐羅巴”的女子。歐羅巴是腓尼基國王的女兒,她的美貌引起統治宇宙*高神宙斯的愛慕,于是變成一頭公牛把她劫到克里特島,并把其所在大陸命名為歐羅巴。另一種更為“科學”的解釋是Europe源于erib或erebu,意為“進入”或“沒入”,指代日落和西方。根據這種解釋,歐洲指“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Guerrina,2002:2-3)
……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