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車用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236337
- 條形碼:9787111236337 ; 978-7-111-2363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車用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書主要以汽油機電控技術和柴油機電控技術為主,講述車用發動機電控系統的結構原理及控制方法。全書內容包括內燃機的發展簡史,車用發動機電控技術的發展背景,發動機的控制計算模型,電控汽油噴射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傳感器及其測量原理和信號處理方法,不同電控汽油噴射系統噴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特點,點火時期以及EGR、怠速、可變進氣系統等輔助控制系統的控制原理,汽油機組織稀薄燃燒的基本原理,車用柴油機電控技術的特點、噴油量的控制原理及標定方法、高壓共軌時間控制式電控噴射系統燃料噴射量的控制策略、泵噴嘴噴射系統及單體泵噴射系統的結構特點及控制原理,電動汽車的結構特點和控制原理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的控制策略等。
本書為動力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及汽車類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汽車發動機控制方面研究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車用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 目錄
**章 緒論
**節 車用發動機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史
第三節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概況
第二章 發動機的控制計算模型
**節 發動機轉矩的計算模型
第二節 進氣壓力的計算模型
第三節 燃料噴射量的數學模型
第四節 發動機角速度的計算模型
第五節 發動機的控制邏輯
第三章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
**節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分類
第二節 電控汽油噴射裝置的空氣供給系統
第三節 燃料供給系統
第四節 控制系統
第五節 控制系統與CAN總線接口技術
第四章 傳感器及信號處理
**節 進氣流量傳感器
第二節 節 氣門位置傳感器
第三節 轉速一曲軸位置傳感器
第四節 溫度傳感器
第五節 壓力傳感器
第六節 氧傳感器
第七節 傳感器輸出信號的預處理
第八節 數據采集
第九節 A/D轉換后的數據處理技術
第十節 傳感器的基本特性及數學模型
第十一節 傳感器信號處理
第五章 電子控制汽油噴射系統的控制方法
**節 集中控制及其控制內容
第二節 噴油器目標噴油量的確定
第三節 質量流量式噴射方式噴油量的控制
第四節 速度.密度(進氣壓力)方式
第五節 空燃比的幾種控制方法
第六節 燃油泵控制
第六章 電控汽油噴射的輔助控制
**節 點火時間控制
第二節 怠速轉速控制
第三節 進氣系統控制
第四節 EGR的控制
第五節 稀薄燃燒系統
第七章 柴油機的電控技術
**節 柴油機的排放和電控系統
第二節 電控柴油機的基本控制內容
第三節 分配泵電控噴射系統
第四節 直列式噴油泵的電控技術
第五節 共軌式電控高壓噴射系統
第六節 電控泵噴嘴和單體泵
第八章 電動汽車技術
**節 電動汽車發展史
第二節 電動汽車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電動汽車輸出轉矩的控制
第四節 混合動力汽車的控制策略
參考文獻
車用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 節選
**章 緒論
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的總稱,是人類在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實踐活動中,經過科學家們的艱辛而無畏的探索而發明的。它的發明與發展,把人類從過去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同時發明了汽車,由此替代“傳統”的馬車。交通工具的更新大大縮短了社會空間,方便了交流,促進了流通,改變了世界結構,加快了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
可以說,20世紀的*大發明是汽車。而汽車的概念及其文明的發展是從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開始的。蒸汽革命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自然界是可以被人類認知且可以利用的。正是基于這種理念,使科學家們不懈地進行探索與研究,才使科學技術得以發展,才有今天輝煌的科學技術成果。
回顧汽車發展史,作為汽車心臟的發動機,在如何使其小型化、輕量化、高功率化的要求下,也經歷了從蒸汽機發展到電動機以及內燃機的過程。隨著社會發展的不同時代,針對不同社會的要求,在進一步提高熱效率改善經濟性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過程中,內燃機得到了不斷完善,已發展成集現代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機電一體化的現代動力機械裝置。
在人類社會歷史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能源利用及其動力機械的發明與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汽車事業的發展。而汽車事業的發展歷史又與人類社會文明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關。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為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成為把汽車融人于人類社會的重要手段。所以可以說,汽車的發展歷史是和人類社會文明協調發展的歷史。
**節 車用發動機的發展歷史
從1673年荷蘭物理學家赫更斯的內燃機草圖的問世開始,其中經歷了1712年紐可門蒸汽機的發明和1781年瓦特發明蒸汽機而引發的蒸汽革命,以及后來蒸汽汽車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社會從被動地受自然界束縛的生活方式中解脫出來,進入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創造動力、改造世界的新的人類社會模式。如果人類沒有能源的意識,或許就沒有發動機這種動力機械裝置的創造,也就沒有今天的汽車文化。
汽車發動機的電控技術,正是在這樣的認識能源、利用能源并不斷適應越來越嚴格的社會環境要求的過程中,基于發動機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以及傳感器技術等相關技術發展的前提下得到發展的。而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發展。所以,回顧發動機以及電子技術的發展歷史很有必要。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