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福建稻作研究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31303
- 條形碼:9787802331303 ; 978-7-80233-13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建稻作研究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研究“福建稻作研究與實踐”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福建水稻生產與研究概況、有關植物學性狀的研究、栽培技術研究、品種更迭與育成品種、優質糯稻品種選育、三系雜交水稻研究、發展再生稻、兩系雜交稻研究、優質稻研究等內容。
福建稻作研究與實踐 目錄
**章 福建水稻生產與研究概況
**節 福建的氣候
第二節 福建水稻種植區劃
第三節 福建水稻生產的發展
第四節 水稻研究與推廣機構
第五節 水稻研究成果
第二章 水稻基礎研究
**節 有關植物學性狀的研究
第二節 有關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第三節 數量性狀遺傳研究
第四節 庫源關系研究
第五節 水稻生育階段酶系統分析
第六節 水稻多胚苗研究
第七節 新株型水稻研究
第八節 超高產水稻研究
第三章 栽培技術研究
**節 水稻育秧的研究與發展
第二節 水稻栽培技術研究
第三節 拋秧栽培研究
第四節 旱育稀植栽培技術
第五節 直播栽培
第六節 水稻種衣劑研究
第七節 稻田雜草與防治
第八節 災害的發生與預防研究
第九節 機械化栽培研究
第四章 水稻育種
**節 水稻育種發展戰略
第二節 水稻品種資源研究
第三節 品種更迭與育成品種
第四節 超級稻育種
第五節 育種技術
第六節 抗瘟育種
第七節 輻射育種
第八節 優質糯稻品種選育
第九節 秈粳交研究
第十節 水稻品種的廣親和性研究
第十一節 常規品種選育
第五章 三系雜交水稻研究
**節 雜交水稻高產基礎研究
第二節 三系雜交水稻遺傳分析
第三節 不育系研究
第四節 不育系選育
第五節 恢復系研究與選育
第六節 三系雜交稻制種技術
第七節 提高雜交稻種子質量研究
第六章 發展再生稻
**節 福建再生稻發展與研究
第二節 再生稻的立地條件
第三節 再生稻的成穗規律
第四節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
第五節 影響再生稻產量的因素
第六節 再生稻優良組合的選用
第七節 再生稻的栽培技術研究
第八節 再生稻拋秧栽培研究
第九節 再生稻的超高產栽培
第七章 兩系雜交稻研究
**節 發展兩系雜交稻
第二節 兩系雜交稻的遺傳基礎研究
第三節 不育系選育與研究
第四節 兩系雜交稻栽培生理生態研究
第五節 兩系組合特性與栽培
第六節 兩系雜交稻的制種技術
第八章 優質稻研究
**節 福建優質稻概述
第二節 早秈稻米品質分析
第三節 環境等生態條件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第四節 稻米品質遺傳研究
第五節 精品米產業化開發
第九章 稻田建設與種植制度研究
**節 福建稻田土壤
第二節 紅壤稻田土壤肥力研究
第三節 中低產田改造
第四節 稻田生態研究
第五節 種植制度研究
第十章 水稻營養與施肥研究
**節 水稻營養診斷
第二節 稻田肥力與施肥
第三節 土壤識別與配方施肥
第四節 水稻土施鉀研究
第五節 微肥的應用研究
第六節 肥料研究
第七節 生長調節 劑及菌肥等應用研究
第十一章 生物技術在水稻上應用研究
**節 福建省生物技術應用研究概況
第二節 花藥培養研究
第三節 水稻種胚離體培養研究
第四節 孤雌生殖與子房培養
第五節 突變體離體篩選研究
第六節 體細胞與原生質體培養研究
第七節 DNA導人與農桿菌介導研究
第八節 水稻根部接種根瘤菌研究
第十二章 水稻病害研究
**節 稻瘟病
第二節 白葉枯病
第三節 紋枯病
第四節 細菌性條斑病
第五節 條紋葉枯病
第六節 其他病毒病研究
第七節 稻曲病的發生與防治
第八節 秧苗病害的防治
第十三章 水稻蟲害研究
**節 螟蟲的防治
第二節 稻縱卷葉螟的防治
第三節 稻癭蚊的防治
第四節 稻飛虱的防治
第五節 稻粉虱的防治
第六節 稻稈潛蠅的防治
第七節 水稻潛根線蟲的防治
第八節 稻田害蟲天敵研究
第九節 水稻品種的抗蟲性研究
第十節 水稻病蟲綜合防治研究
第十四章 旱種稻研究
**節 福建省發展旱稻的必要性
第二節 旱稻品種的篩選
第三節 旱種稻栽培技術
福建稻作研究與實踐 節選
**章 福建水稻生產與研究概況
**節 福建的氣候
一、福建的氣候特點
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位于北緯23。33’~28。19’,東經116!120。,面對祖國寶島臺灣省。福建倚山傍海,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的冷暖干濕直接受季風所控制。加上閩西和閩中兩大山帶平行斜貫全境,因此表現出:冬冷夏熱、冬干夏濕,冬季多偏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等特點。年平均氣溫從北到南為14.6~21.3。C,年平均溫差較小,一般為4.1-11.7℃。無霜期長達230~365d。年降水量自東南至西北一般在1 000—2 200ram。
二、一年四季的天氣特點
根據自然天氣特點,鹿世瑾在《福建的氣候》一書中,把3—6月劃為春季,7—9月為夏季,10~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各季的天氣特點是:
(1)春季是多雨季節,包括3—4月的春雨期和5~6月的梅雨期,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
(2)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以晴熱干旱為主。但夏季又是多臺風季節,平均每年登陸或受外圍影響的臺風有5~6次。臺風常帶來暴雨,造成河水泛濫、山洪暴發、農田受淹等災害。
(3)秋季是夏轉冬的過渡時期,福建較短。但此時副熱帶高壓已退居南海,冷空氣又尚未到來,表現出天高氣爽。
(4)冬季每年都要受幾次強冷空氣或寒潮的侵襲,天氣多寒冷,尤其山區常出現霜凍。
三、福建的氣候資源
福建夏長冬短,氣候溫暖,季風盛行,太陽輻射充足,地形氣候顯著,熱量資源、光資源和水資源豐富多樣,為福建水稻生產提供富足的氣候資源。
(一)熱量
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6~21.3。C,*熱42。C,*冷-9.6。C。1月份平均氣溫6~114。C,7月份平均27—29。C。全省大部分地區≥10。C的積溫為5 500—7 650。C,天數有251—356d。積溫和天數為閩南多于閩西北,閩南≥10℃的積溫為7 300~7 600℃,閩中為6 000,6 500。C,鷲峰山區為4 500。C。但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影響,在垂直方向上,熱量分布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遞減,南部海拔500~700m,中部海拔400~600m,北部海拔300~500m為單雙季稻混作區,1年2熟。由此往下為雙季稻區,1年3熟。由此往上為單季稻區,1年1~2熟。
(二)光照
……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