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世界石油大事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163891
- 條形碼:9787502163891 ; 978-7-5021-6389-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石油大事記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世界石油工業從古代到2006年期間發生的各類大事。包括政治經濟、企業活動、勘探生產、工程技術、儲運煉制及其他。
本書可供學習研究世界石油史、石油科技史和石油公司史的相關人員參考。
世界石油大事記 目錄
附表1 世界分區石油產量(1860-1975年)
附表2 世界歷年石油產量(1970-2005年)
附表3 世界天然氣年產量(1970-2006年)
附表4 世界原油煉制能力(1947-2005年)
附表5 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及結構(1860-2002年)
附表6 世界市場原油價格表(1860-2006年)
參考文獻
后記
世界石油大事記 節選
nbsp; 言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們著手世界石油工業史的研究。起初只是編寫
一些小故事,在石油報刊上發表。后來,興趣越來越大二就開始比較系統地、千
方百計地收集有關資料,做條目卡片。這些卡片對我們編寫《(世界石油工業百年
風云)》(在《(國際石油經濟)》雜志上連載)和《(世界石油工業140年)》發揮了作
用。《(世界石油工業140年)》出版以后,就著手把這些卡片加以整理,編匯成這
本《(世界石油大事記)》,貢獻給大家,作為研究、學習世界石油工業發展史的工
具。
為了便于了解特定條件下發生的石油大事的背景,文中用異體字列入了一些
重大的國際政治、經濟事件。
這本大事記收集的“大事”,涉及世界石油工業的方方面面。隨著時間的推
移,世界石油工業發生的“大事”越來越多。在18世紀及以前,好幾年才發生
一起;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年有一二十起;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幾
乎每年有好幾十起,而21世紀以來,每年有幾百起。為了便于讀者閱讀和查找,
我們除了按年劃分之外,對每年的內容,又劃分為:政治經濟、企業活動、勘探
生產、工程技術、儲運煉制及其他六個部分。
這六個部分所包含的內容主要如下。
政治經濟:各國關于石油工業的立法;
與爭奪石油資源有關的戰爭;
世界石油市場與石油價格;
石油工業所處的政治環境(背景,用楷體字以資區別);
地區性能源合作;
OPEC和主要產油國維護石油權益的斗爭。
企業活動:石油公司(包括國家石油公司)的成立、變動、消亡;
石油公司獲得的重大勘探開采許可;
油田服務公司的成立、變動;
石油企業的兼并、重組;
國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
世界石油“巨頭”的變化。
勘探生產:大油氣田的發現;
大油氣田的開發;
世界、OPEc和某些國家儲量、產量上臺階;
某些國家儲量、產量達到高峰。
工程技術:石油地質學的重要發展;
地球物理技術與裝備的重大進展;
鉆采技術和裝備的突破性進展;
海上鉆采手段的突破性進展。
儲運煉制:油氣儲存、運輸技術與裝備的重大進展;
主要油氣管道工程;
石油煉制與天然氣加工技術的重要發展;
石油煉制與天然氣加工的重大項目;
煉油能力和天然氣加工能力的變化。
其 他:石油工業的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
石油工業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的建立和變遷;
重要石油著作的出版;
石油天然氣消費量變化;
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發展;
石油工業的重大事故,等等。
“大事”的排列,基本上按照時間的先后。有具體時間的排在前面,沒有具
體時間的排在后面。比較重大的排在前面;相對較小的排在后面。在“企業活
動”中,石油公司排在前面,服務公司排在后面;在“勘探生產”中,勘探的在
前,開發的在后;在“儲運煉制”中,儲運的在前,煉制的在后。
對于涉及的公司、油氣田、人物,盡可能注上了英文名字。
需要強調的是:由于資料來源不同,對同一事件的記載,在數據或時間上往
往有出入。我們做了一些校正,但有一些只能根據我們的推測判斷,因而很可能
會有出入。此外,由于我們收集資料的局限,也很可能有重大的遺漏。希望讀者
們給予指正和補充。
由于我們兩人精力有限,收集到的資料有限,這本大事記必然有它的局限
性。希望得到讀者們的指正和幫助,將來逐漸修改和補充。
1934年
政洽經濟
3月,委內瑞拉議會通過《(石油法)》,實行對半分成原則。各種使用費和稅
收將提高到使政府的收入等于外國石油公司在委內瑞拉的利潤。現存的租借權得
到確認和延長,并獲準進行新的勘探,這在石油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委內瑞拉
的石油收入1948年增加為1942年的7倍。
3月28日,日本軍方促使政府頒布《石油工業法)》,政府被授權控制石油進
口;決定各公司的市場份額和價格;可以征購各公司的石油產品。外國石油公司
必須在市場需求之外另備六個月的石油儲備。此時占日本市場60%的是兩家外
資公司——殼牌集團的太陽公司和新澤西、紐約兩家標準石油公司合營的斯坦瓦
克公司(stanvac)。
12月23日,科威特國王與英波、海灣兩家合營的科威特石油公司達成協
議,科威特石油公司取得75年在科威特全境的探采特許權;公司立即向王國方
面支付35700英鎊(約17.9萬美元);在發現石油之前,王國每年的收入不少于
7150英鎊(約36000美元);發現石油后,每年收入至少18800英鎊(約94000
美元)。
12月,德國希特勒政府發布《(新礦業法)》,推行液體燃料自給政策,包括:
新的石油勘探開發要向政府申報;促進國內石油開發;獎勵煤炭液化,等等。
巴西制訂《(礦產法)》,限制外國人對巴西礦業的投資。政府成立國家礦業生
產總局,代替1907年成立的地質服務局。
阿根廷頒布《(石油工業國有化法)》,對本國石油工業實行國家所有,由國家
石油公司(YPF)獨家經營。
英國頒布《(石油法》,規定礦產資源歸皇家所有。
企業活動
2月2日,英波石油公司與海灣石油公司對半合資的科威特石油公司
(Kuweit Oil Company)成立。
5月31日,索科尼真空公司改名為索科尼真空石油公司。
秘魯成立國有的石油生產與煉制公司(EPF)。創業資本1900萬美元,1939
年它擁有一個小油田和一座小煉油廠[1300桶/日(約65000噸/年)]。
斯倫貝謝兄弟在美國休斯敦成立斯倫貝謝測井公司。
亨特(H.L.Hunt)創辦亨特石油公司(Hum Oil Co.)。
帕克鉆井公司(Parker Drilling Co.)在塔爾薩成立,后來發展成為世界*大
的鉆井公司之一。
陜北油礦勘探處成立。處長孫越崎。用2臺頓鉆在延長、永坪鉆井7口,均
獲油流。
勘探生產
美國發現卡蒂氣田,可采儲量天然氣1699億立方米,產層為始新統砂巖。
同年,發現舊歐申油氣田,為鹽丘,原始可采儲量天然氣1252億立方米(石油
不詳)。同年,在得克薩斯州海灣地區發現格里塔(Greta)油田,滾動背斜圈
閉,產層漸新統砂巖,石油可采儲量1.5億立方米。
奧地利石油生產公司發現奧地利**個油田澤斯特道夫(zisterdorf)油田。
伊拉克基爾庫克油田投入生產(發現于1927年),探明可采儲量23.8億噸,
主要產層是始新一漸新統石灰巖。
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突破2億噸。
工程紋術
德國化學家特雷布斯(A.Treibs)在石油、煤、頁巖中發現卟啉,證實了植
物生油理論。這一成果孕育了有機地球化學。
麥克科Mex w.McCoy)和洛斯凱特(w.Rosskeyte)首次提出構造學說。
麥克考洛(EI H.McCollogh)首次提出圈閉概念。
美國人烏索夫(Wyckof)、包賽特(Botset)、馬斯蓋特(Maskat)等人在達
西滲濾方程(1856年提出)的基礎上,發展了測定油層滲透率的方法。
蘇聯工程師P.P.舒米洛夫(shumilov)發明多級蝸輪鉆具,鉆速大為下降,
鉆具的功率大為提高,使蝸輪鉆具更實用化。1940年蘇聯石油部對蝸輪鉆具完
成工業定型,開始推廣應用蝸輪鉆具。
委內瑞拉開始在馬拉開波湖上用蒸汽鉆井船鉆井。
伊斯特曼(H.John Eastman)在得州的Conroe為漢伯爾(Humble)石油和
煉制公司鉆成**口救援井,來控制一口已燃燒近一年的天然氣井。
蘇聯的巴爾馬佐夫(M.I.Balmazov)在蘇聯的達吉斯坦首次實驗性應用鉆
井液懸浮液和取心。
麥克科洛(McCullough)工具公司開發出多孔射孔槍。同時研制出機械式點
火系統。
6月1日,斯倫貝謝獲得聲波測井技術專利——“勘探鉆井地層的方法和儀
器。”
馬丁戴克(Martin-Decker)公司推出了**套鉆井控制儀表。
美國開始用旋轉鉆機鉆定向井。
威爾森(Wilson)制造公司推出內燃機驅動的自行式鉆機。
國民儲罐公司研制出高壓組合式油、水、氣分離器。
儲逗煉制
匈牙利進行了*早的天然氣冷凍液化試驗。
從伊拉克摩蘇爾,經敘利亞到地中海濱的黎波里的輸油管道建成投產。本
來,英國主張該管道通過其托管地約旦、巴勒斯坦到海法港;法國主張通過它的
托管地敘利亞、黎巴嫩到的黎波里。*后雙方達成妥協:管道從伊拉克的哈迪薩
分走南北兩條線。1931年動工,1934年底建成,年輸油能力400萬噸。
中國新疆地方政府成立安集煉油廠,開始采獨山子原油,煉油設備為容量
200升的舊蒸餾釜,次年因經費不足而停產。
其他
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出版《(石油地質問題》論文集。
蘇聯列別宗的《(采油動力學)》出版。
蘇聯發現巴什基爾油田后兩年,在烏法建立科研實驗中心U H H JI,創始
人特洛菲姆克,從研究泥盆紀油藏著手開展工作。1970年改為巴什基爾石油科
學研究設計院。
1935年
政治經濟
2月22日,美國*高法院裁定政府對石油工業的控制不合法。得克薩斯州
參議員康納利發起并使國會通過《康納利熱油法案》,以控制非法生產的超額原
油。同年,各產油州簽訂“州際石油生產協定”,進一步控制石油產量。聯邦議
會通過法案,對進口原油和燃料油每桶征收0.21美元和0.15美元關稅,使石油
進口量從20世紀30年代初占全國消費量9%~19%下降到5%。
6月17日,委內瑞拉頒布新《(碳化氫法)》,12月17日公布實施細則。
8月21日,美國制定《礦產土地租借法》。
12月18日,委內瑞拉總統戈麥斯去世,獨裁統治結束。
阿根廷通過新的石油法,排除外國公司參與阿根廷石油工業。從1932年起,
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壟斷了本國石油的勘探、開采、煉油和銷售。
意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派兵侵入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國聯對其實施石
油禁運,墨索里尼宣稱“對意大利禁運石油,乃是敵對行為的表現”,未獲成
功。當時意大利全部石油依賴進口,分別來自:美國26%,蘇聯37%,羅馬尼
亞29.5%.伊朗7.5%。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