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神經康復學學習指導和習題集-(供康復治療專業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098113
- 條形碼:9787117098113 ; 978-7-117-0981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神經康復學學習指導和習題集-(供康復治療專業用) 節選
《神經康復學學習指導和習題集》是全國高等學校康復治療專業規劃教材《神經康復學》
的配套教材,主要用于本科教學。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神經康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
知識、基本技術,掌握基本的康復評定和治療。該教材包括四大部分:學習要求、內容精要、
習題集和參考答案;其中習題集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和簡答題。通篇以基礎知識、?浦
識、相關學科知識、實踐操作技能為主要內容,同時盡可能兼顧廣度和深度,難易程度較為
適中。
本教材主要適應康復治療學教學,重點是促進康復治療師對神經系統各疾病康復治療
的掌握,盡可能加深對臨床實用操作的理解。對腦卒中康復治療等有爭議的問題盡可能回
避;對神經康復的進展(如經顱磁刺激、經顱電刺激、植入式神經電刺激、Robotic機器人等
治療及PET、FMRI等現代的檢查評定)沒有過多涉及。
由于本書是首次編寫,時間倉促,編寫人員水平所限,在文字上、內容選擇上、組合順序
上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缺陷。為了今后教材的改進,歡迎同道、學者、讀者批評指正。
學習要求
掌握腦性癱瘓的康復治療的原則、方法;運動療法中的Bobath療法、VOjta療法、上田
法等;作業療法和語言治療的相關知識。
熟悉腦癱的分類、臨床表現、診斷及評定的相關知識;各種類型腦癱典型的l臨床表現和
康復評估。
了解腦癱的原因、病理特點,腦性癱瘓的康復結局及預防等相關知識。
內容精要
一、概述
1.腦性癱瘓(cerbral palsy,CP,簡稱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
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驚厥、心理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2.病因腦癱的直接病因是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造成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的時間
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出生前、圍生期和出生后。
3.病理特點 由先天畸形、先天感染、顱腦損傷、核黃疸、缺血缺氧性腦病等造成。基
本病變為腦發育不良、腦水腫、腦組織壞死、顱內出血等?杀憩F在錐體系、錐體外系或
小腦。
二、臨床特點
1.分類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可分為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
型、強直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根據肢體障礙部位分為四肢癱、雙癱、截癱、偏癱、重復
偏癱、三肢癱、單癱等。
2.臨床表現根據分型,臨床表現有各自特點。腦癱的主要臨床特征是:①四肢和
軀干的非對稱;②某種固定的運動模式;③抗重力運動困難;④分離運動困難;⑤發育不
均衡;⑥肌張力不平衡;⑦原始反射殘存;⑧存在異常的感覺運動;⑨聯合反應和代償
運動。
3.腦癱的伴隨障礙 腦性癱瘓以中樞性運動障礙為主,腦損傷所致的其他障礙稱之
為伴隨障礙:生長發育障礙;智能、情緒問題;癲癇;語言障礙;聽覺障礙;視覺障礙;行為
障礙。
4.診斷小兒腦癱的診斷可以根據高危因素、運動發育落后、姿勢異常、肌張力異常、
反射異常進行診斷。但對發育期的嬰幼兒,由于癥狀不典型,出現時間不同,則應以神經發
育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進行早期診斷。頭部影像學及神經電生理學檢查有助于腦癱的
診斷。
三、康復評定
1.評定目的是為了明確患兒的發育水平、障礙的程度、異常姿勢與反射的狀態、異常
肌緊張的范圍與分布、正常的自律反應出現與否、有否變形與攣縮等,為設計合理的康復治
療方案提供依據。
2.評定原則強調整體評定的重要性,重視腦癱患兒異常發育特點即腦的未成熟性和
異常性,注意原發損傷和繼發障礙。以正常兒童整體發育對照,進行身心全面的評定。
3.評定內容
(1)運動發育的評定:應遵循正常小兒運動發育的特點和順序進行評價。運動發育的主
要表現為發育落后和發育的分離。VOjta認為,運動發育落后3個月以上則為異常,必須早
期干預和康復治療。
(2)姿勢的評價:腦癱患兒異常姿勢多種多樣,與原始反射殘存和肌張力異常有關。
(3)反射發育評定:是腦癱診斷與評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神經成熟度,可分為原始反
射、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原始反射是正常發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反射,小兒可通過對這些
反射的反應維持生命,并為今后的運動發育做準備。原始反射由脊髓和腦干支配,隨神經系
統的成熟而逐漸消退。隨之出現中腦控制的矯正反應,使小兒的豎頸、翻身等運動發育得以
實現。繼而出現更高層次的皮質水平的平衡反應,保證小兒的站立、步行,以及各種姿勢中
的運動得以協調地完成。
(4)肌張力的評價: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和正常運動的基礎,表現形式有靜止性
肌張力、姿勢性肌張力和運動性肌張力。只有這三種肌張力有機結合、相互協調,才會維持
與保證人的正常姿勢與運動。肌張力的變化可反映神經系統的成熟與損傷程度,腦癱患兒
均存在肌張力的異常。
(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等。
四、康復治療
1.康復治療原則腦癱康復治療原則應遵循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任何單一的治
療是有限的,應以綜合性康復治療為主,盡可能*大限度地降低患兒殘疾程度,提高其生活
自理能力。嬰幼兒時期的腦生長發育快、代償性強、可塑性強,是康復的*佳時期。在這一
時期從外界給予刺激性治療和功能訓練,可使患兒在康復治療過程中不斷糾正異常姿勢,學
習和建立正常的模式和功能。為保證患兒得到持之以恒的正確治療,多采用家庭共同參與
的方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2.運動療法根據運動學、神經發育學的理論,借助器具或徒手的方法,對腦癱患兒實
施運動療法治療。
(1)運動功能訓練的原則:①由頭向尾、由近位端向遠位端等兒童運動發育的規律;②在
抑制異常運動模式的同時,進行正常運動模式的誘導;③使患兒獲得保持正常姿勢的能力;
④促進左右對稱的姿勢和運動;⑤誘發和強化所希望的固定運動模式,逐漸完成由單個運動
向多個運動的協調運動;⑥康復訓練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以偏概全。
(2)運動功能訓練的目標:①促進運動功能發育;②抑制異常姿勢;③改善和緩解肌緊
張;④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⑤改善患兒的精神心理狀態,促進情緒、社會性的發育。
(3)Bobath法:是神經發育學療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reflex
inhibiting posture,RiP)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促進正確的運動感覺和運動模式。
(4)Bobath法的基本手法:較為復雜,多種多樣,幾乎沒有固定的方法。但無論哪一種
手法都要貫穿抑制和促通的原則,根據腦癱患兒的不同類型和臨床表現,采用不同手法。
Bobath法的基本手法有3種,即抑制性手法(控制關鍵點)、促通手法、刺激本體感受器和體
表感受器手法。
(5)Bobath法的f臨床應用:頭部控制的訓練;翻身訓練;爬行訓練;坐位訓練;站立位訓
練;步行訓練。
(6)VOjta療法:是德國學者VOjta博士創建的,是小兒腦癱運動療法之一。此方法是通
過對身體一定部位(誘發帶)的壓迫刺激,誘導產生全身性、協調化的反射性移動運動,促進
和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因此又稱為誘導療法。VOjta療法所誘導的運動為反射性翻身
(R-U)和反射性腹爬(R-K)兩種,通過這種移動運動反復規律地出現,促進正常反射通路和
運動模式,抑制異常反射通路和運動模式,達到治療目的。
(7)上田法:又稱其為相反性神經興奮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據Myklebus相反性神
經興奮網絡學說的理論。這一學說認為,正常人的腱反射活動的完成有賴于正常而完整的
相反神經網絡的基礎。當神經興奮使主動肌收縮的同時,相對的拮抗肌受到抑制而弛緩。
腦由于各種原因而損傷時,脊髓的這一網絡不能正常發揮其生理作用,表現為在主動肌收縮
的同時,拮抗肌也出現收縮,這是因為γ一反射環路興奮性增高,從而引起的肌張力增高,肌
肉痙攣。上田法就是通過促進脊髓水平的代償能力,活化其神經通路來達到治療目的的。
上田法主要應用于痙攣型腦性癱瘓,尤其是肌張力明顯增高、肌肉痙攣明顯的重癥痙攣型腦
性癱瘓療效更為明顯。上田法有上肢法和下肢法。
3.作業療法基本的作業方法有保持正常姿勢、促進上肢功能發育、日常生活活動訓
練等。
4.語言障礙的矯治語言障礙矯治的原則、主要內容、訓練方法。
5.其他物理因子療法、藥物治療、傳統醫學康復療法、手術治療、輔助器具及矯形器。
五、康復結局
1.小兒腦癱的康復結局,關鍵在于康復治療時間的早晚及大腦損害程度的輕重,是否
有并發癥等。發現越早,治療越及時,改善會越明顯。
2.因嬰兒大腦發育還沒成熟,容易控制、塑造及誘發應有的生理反射,促使殘存的組織
發揮代償作用,爭取運動功能正;,能夠生活自理、能夠學習和走向社會從事勞動。
六、健康教育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