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民間大水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藏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20528
- 條形碼:9787503420528 ; 978-7-5034-205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間大水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藏本 本書特色
水泊梁山,
一片充滿神奇色彩的民間文化沃土。
水滸故事,
孕育千載、傳承千載的中華文化精華。
600多年前,參與農民起義失敗后的一代文豪施耐庵,
漫游了這片神奇的土地。梁山好漢的民間傳說,在他的筆
下,成就了一部千古名著《水滸傳》。
600多年后,一大批民間文藝工作者,默默深入民間
數十年,搜集、整理出洋洋大觀的原汁原味的梁山好漢故
事,成就了這部不同凡響的《民間大水滸》。
民間大水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藏本 節選
二與金鯉魚
阮小二家是梁山泊里靠打魚為生的貧苦漁民,相傳在早年間,他家還過了幾年滋潤日子,事
情是這樣的:
阮小二自幼死了父親,一個老娘又瞎又癱地躺在床上,靠小二打魚供養。阮小二很孝順老
娘,每天早起晚睡進湖里打魚,晚上回來還要給老娘洗洗涮涮,收拾做飯,日子很辛苦。
這天,阮小二自清早出門,一直到天黑撒了幾十網,競沒打上一條魚。阮小二對著茫茫的
湖面禱告,好歹讓我打一條大魚給老娘吃吧!話音未落,他感到手中一沉,忙將網拉上小船,
嗨!果然打上一條一斤多重的鯉魚。這條鯉魚可不同尋常,只見它紅身子、金尾巴,頭上頂個
火絨花。阮小二高高興興地將金鯉魚捧回家,對娘學了一遍,就要把它殺了給娘下飯。瞎娘忙
勸住兒子:“咱少吃一頓飯有啥,這么好的魚可不能糟蹋了,咱家不是有個小缸嗎,就養著它吧。”
小二聽話,就刷干凈小缸,將金鯉魚放了進去。那魚回到水中,沖著小二搖著尾巴,游得可歡
實了。
第二天一早,小二因頭天沒打到魚,也沒給娘做成飯,就下湖去了,到傍晚一回家,推開
門見炕桌上擺著飯菜,還騰騰地冒著熱氣哩。破破爛爛的家里也收拾干凈了,地上連一根草棒
也沒有。他娘聽見兒子來了,臉上笑開了花:“今兒家里來了個俊閨女,進門就做活,給咱做好
了飯,還喂飽了我,問她家在哪里,她光笑不說話,你說這事奇不?”
以后每天小二下湖回家,家里都有熱菜飯等著,娘和鄰人也都納悶:“這是誰這么行好,是
天上的仙女下凡了吧?”
阮小二的老娘眼雖瞎,耳朵挺好使,她留心地聽著,阮小二走后,小缸里“撲撲棱棱”一
陣輕響,那仙女就會現身,心中就有數了。
一日,天降大雨,把阮小二家的屋子都澆塌了,仙女說:“大娘,我上俺家要點材料,咱蓋
座新屋吧。”
第二天阮小二下湖回來,一座有三間堂屋、兩間南屋寬敞明亮的院子就出現在面前,老娘
正坐在新房子的大炕上等他吃飯呢。
老娘對阮小二說:“我猜這金鯉魚可不是凡間物,光憋在咱家可不是辦法,你趕明兒就把它
放回湖里去吧。”阮小二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他剛要下湖,麻煩就來了,村里的大財主鄭員外聽說此事,找到阮小二非要這條金
鯉魚不可,并說拿他的家當換阮小二的金鯉魚。這鄭員外靠著家里養著一幫打手,專干欺男霸
女、放高利貸的買賣,家有騾馬成群,良田千頃,仍貪心不足。他威逼阮小二說:“你若是不從,
我就派人天天跟你纏磨,讓你打不成魚。”
阮小二不理他。鄭員外見這招不靈,有一天派幾個家丁進門將阮小二的老娘掠去給關了起
來,揚言阮小二要是不把金鯉魚給他,就見不著他娘了。這如同剜了阮小二的肉,他見胳膊擰
不過大腿,只得把金鯉魚給了他。
鄭員外一家高高興興地搬進阮小二家中,才搬來鄭員外要金得金,要銀有銀,鄭員外天天
樂得合不上嘴,心想早晚要跟金鯉魚要一座金鑾殿不可,這下子可沾上了天大的便宜。
可不久的一天,夜里起了一陣大風,鄭員外家的房子沒了,有位起早拾糞的老頭兒見原先
阮小二的家成了一片平地。鄭員外一家,頭枕著青磚,身上蓋著干草睡在外面,干草上還掛著
霜雪哩。拾糞的老頭兒上前踢踢鄭員外:“唉,你咋睡在漫洼里呀?”
鄭員外醒來,一看傻眼了。鄭員外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他去縣里打官司,縣官從前得
著他的好處,總向著他,現在看他一無所有,也變了臉:“既然你有約在先,自愿跟阮小二換的,
這家產理應歸阮小二。”
阮小二得到了鄭員外的家產,但他和老娘明白人不可太貪的道理,就把房屋田地分給了和
他們一樣的窮人,所以阮小二上梁山前仍然過著靠打魚為生的貧苦日子。
講述:李家祖搜集整理:趙萍
阮小二賣魚
八百里水泊北岸有兩座山峰,北邊的叫鐵山,南邊的叫銀山。兩山之間有個依山傍湖的村
莊,它就叫石碣村。石碣村有一家,娘四個過活,兄弟三人,姓阮,人稱阮氏三雄。兄弟三人
靠打魚為生,自幼習武,練就一身好武藝,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們水性更好,能在水里
睜著眼看東西,在水里可以隱藏三天三夜。他們這本事在水泊八百里,那真是無人不知,無
人不曉。
他們兄弟俠肝義膽,嫉惡如仇,對皇帝昏庸、官府的腐敗、貪官的橫行、漁霸的狠毒、社
會的黑暗限入骨髓。當時流傳著這一個順口溜:
天昏地暗帝無道,道群不君臣似盜。
黎民如羊無有草,官府手舉殺羊刀。
他們兄弟三人,專好結交天下豪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濟貧,真都是頂天立地的
英雄好漢。他們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在梁山各地流傳著。阮小二賣魚救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個。
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十五六歲年紀,身高八尺,膀寬腰圓,四方大臉,環眼劍眉,雙目炯
炯有神。直到這個歲數還沒有娶妻哩,吃飯穿衣還需娘操心。阮母五十余歲,頭發花白,身板
硬朗撐船搖櫓,捕魚撈蝦,樣樣皆通。她一共生了七個兒子,個個都爭強好勝,俠肝義膽,就
是見不了不順眼的事兒。因打抱不平,為民除害,一次就死去了兄弟四個,剩下了阮小二、阮
小五和阮小七兄弟三個,這兄弟三人就成了阮母的掛心肉。每次入湖打魚,都要對三個兒子再
三囑咐:“遇到不平事,你們要少管呀。你們兄弟可不要蠻干,遇事兒要三思而后行。常言說得
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那幾個兄弟還不是不聽為娘的話送的
民間大水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藏本 作者簡介
p> 樊兆陽 字春輝,號沛邱,筆名魯豫
蘇、魯岳。山東省定陶縣人。1 937年生,
1963年畢業于甘肅師范大學中文系。曾長
期擔任梁山縣文化局局長,從事當地民間
文學的收集、整理、宣傳工作達20余年。
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學會、山東省作家協會、
中國水滸學會會員。發表有百佘篇文學作
品及相關學術論文;主編有《梁山民間文
學集成》的故事卷、歌謠卷、諺語卷,《齊
魯民間故事叢書》之《孔子外傳》、《圣地
傳奇》等。
張慶建 1 946年生于山東省梁山縣,
1 965年參加工作,1 976年調梁山縣文化館
任副館長.2006年退休。為山東省作家協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