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史譯叢(第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088297
- 條形碼:9787300088297 ; 978-7-300-08829-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史譯叢(第七輯) 內容簡介
清史研究的中心在中國,優秀的清史專著,毫無疑義理應出自中國歷史學家之手。但是,這也不排斥了解和有選擇地汲取外國學者研究中的積極成果,本書正是及時地介紹和評析海外清史研究的學術思潮、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和重要成果,加強海內外清史研究學者的交流。
清史研究的中心在中國,優秀的清史專著,應該出自中國歷史學家之手,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這也不排斥了解和有選擇地汲取外國學者研究中的積極成果,及時地介紹和評析海外清史研究的學術思潮、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和重要成果,加強海內外清史研究學者的交流。
正是基于上述基本認識,經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批準,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組決定編輯出版《清史譯叢》。該譯叢將視具體情況,通過“專題研究”、“論著及文獻選譯”、“學術綜述”、“名家訪談”、“海外專稿”、“理論爭鳴”、“論點摘編”、“新書書評”等欄目,及時地將海外清史研究的*新動態介紹到國內來。《清史譯叢》是廣大清史研究者、愛好者共同的園地,讓我們共同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她,使其在清史纂修工程中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
清史譯叢(第七輯) 目錄
清八旗的種族性
17—19世紀中國南部鄉村的書籍市場及文本的流傳
三合會知識的救世主義起源
基督教傳教活動與山東義和團運動——以“圣言會”為中心
清末直隸地方自治與日本
傳教士信件內容輯要
英國議會文件有關戊戌變法資料選譯
圖書評介
誰是滿洲人:綜合書評
社會史視野下的近代自貢鹽商——曾小萍《自貢商人:早期近代中國的工業企業家》評介
娜塔莎·維廷霍夫著《中國新聞業的開始(1860一1911年)》
學術綜述
王朝宮廷比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要
論點摘編
叫街者:中國乞丐文化史導論
梁啟超與晚清“種族”之概念化
清代東山民變:鄉村暴力的傳奇
近代中國的契約與產權
誰是滿洲人——西方近年來滿洲史研究述評
清史譯叢(第七輯) 節選
清八旗的種族性
八旗滿人
滿洲的情形是一個成功進行種族改革的引人注目的例證,大量證據的保存,意味著我們可將這一過程視為,它始于l7世紀,隨后貫穿整個l8、19以及20世紀(盡管本文將僅述及l8世紀),去追溯滿人種族群體的演變。這些證據的某些部分是用滿人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的,可以說,它為我們徹底弄清一些事情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這些原始資料表明,甚至早在17世紀早期,女真的認同觀念如同任何地方的種族性一樣,圍繞著許多相同的事情,并以相同的方式在起作用。由諸如語言、服飾以及共同祖先等要素所形成的種族群體,是由長期不和的世系和“部落”的完全不同的集合體構成的。
八旗的創立及其早期的擴展已概述如前,但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八旗是作為17世紀早期女真社會為適應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組織方式。女真人——不是蒙古人,亦非漢人——是八旗*早的構成要素,而且八旗*初是被視為一種女真獨有的組織的。這點已被證實,例如,根據l623年的一份相關資料,努爾哈赤的追隨者包括“旗人、蒙古人以及漢人”。
……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