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豬病防治200問-(養殖業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121713
- 條形碼:9787109121713 ; 978-7-109-1217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豬病防治200問-(養殖業篇) 節選
養豬是我國廣大農村傳統的家庭飼養業,隨著經
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
養豬業正在由單一、傳統的家庭事業逐步向專業化、
商品化的方向發展,并涌現出大批養豬專業戶、重點
戶和家庭養豬場。為了加快養豬業的發展,滿足廣大
飼養者的需要,將養豬生產和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
技術、新經驗,及時送到飼養者手中,應用于養豬生
產,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我們編寫了這本《豬病防
治200問》。
本書吸收目前國內外*新科技成果,結合多年的
生產教學經驗,并盡量考慮農村、城鎮個體和集體養
豬生產者的條件和特點,密切結合庭院養豬情況,以
問答的形式,著重介紹了豬病防治方面的實用技術共
200問,一事一問,一事一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是廣大農村、城鎮發展養豬業者的**參考書,也可
供農業院校師生和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參考。 ..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書中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
敬請同行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07年lO月
血后的頭部檢疫。
64.怎樣防控豬丹毒?
本病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主
要表現為急性敗血癥、亞急性皮膚疹塊、慢性心內膜炎和化
膿性關節炎。不同年齡、品種的豬都可感染,但3個月以上
的架子豬發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炎熱多雨季
多發,主要經消化道感染,常呈散發或地方性流行。潛伏期
長短與病菌毒力強弱和豬的抵抗力有關,一般為3~5天,
*長7天,*短只有24小時。
【臨床癥狀】
通常分為*急性型、急性敗血性、亞急性型(疹塊型)、
慢性型四型。
(1)*急性型:流行初期**批發病死亡的豬,病前無
任何癥狀,晚上吃食良好,而第二天早晨發現豬只死亡,全
身皮膚發紺,如果是群養豬,其他豬相繼發病死亡。
(2)急性敗血性:病程4~9天,自暴發之日起第3~4
天即可出現此型,病豬精神高度沉郁,不食不飲,體溫升至
42~43℃,高熱不退,可稽留3~5天。病豬虛弱,不愿走
動,躺臥地上,有時惡心嘔吐。結膜充血,眼睛清亮,糞便
干硬附有黏液,以后病豬出現腹瀉,稀糞便帶有血液,尤以
小豬更為明顯。病豬嚴重的表現跛行,或后肢麻痹,眼結膜
發紺和水腫。
(3)亞急性型(疹塊型):病程1~2周,病初體溫可達
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渴,便秘,有時嘔吐,
2~3天后在頸部、背部、腹側、四肢等處皮膚上出現大小
不一、數量不等的方形、菱形或圓形疹塊,稍凸起于皮膚表
面,初期疹塊局部溫度升高,充血,指壓退色,后期淤血,
呈紫黑色,黑皮膚豬生前疹塊不易觀察,只有用力觸皮膚才
可感覺到有疹塊存在,一些病例疹塊不隆起于皮膚表面,只
有急宰后刮毛才被發現。疹塊出現1~2天后,體溫下降,
病情好轉,經1~2周自行康復,若護理不當,有些病例病
情惡化,轉為敗血型而死亡;嚴重的病例許多小疹塊融合成
較大的皮膚壞死塊,久之變成革樣痂皮,呈盔甲樣。
(4)慢性型:常由急性或亞急性型轉變來,但也有原發
性。常有慢性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炎,慢性疣狀內膜炎和皮
膚壞死,前兩者往往在同一病豬身上同時存在,皮膚壞死多
單獨發生。病豬食欲無明顯改變,體溫正常,但病豬日漸消
瘦,機體衰弱。慢性關節炎型,初期表現四肢關節的炎性腫
脹,患肢僵硬,疼痛,急性炎癥消失后,出現關節變形,表
現為一肢或兩肢的跛行或臥地不起,病程數周至數月。
慢性疣狀內膜炎,其癥狀為消瘦,貧血,病豬常俯臥,
呼吸困難,聽診有心雜音,節律不齊,心動加速,若強行激
烈走動,可突然因心衰致死。皮膚壞死常發生在肩、背、尾
和蹄部,壞死部皮膚變黑、干硬如皮革樣,久之壞死皮膚逐
漸與外圍組織分離、脫落,殘留一片無毛而色淡的疤痕而
愈;若繼發感染,病情惡化而病程延長。
【病理變化】
根據病型的不同病理變化有所不同。急性型以敗血癥為
特征.全身皮膚出現紅斑,指壓退色,微隆起于周圍正常皮
膚的表面,病程稍長者,紅斑上出現小水皰,水皰破裂干涸
后,形成黑褐色痂皮。。腎臟腫大,被膜易剝離,有少量出血
點,在暗紅色的背景上有灰白色、黃白色大小不一的斑點。
胃、小腸黏膜腫脹、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結充血、腫脹、
出血。脾臟高度腫大,櫻桃紅色,心內膜有小出血點。亞急
性主要病變為皮膚有壞死性疹塊,疹塊皮下組織充血,也有
關節發炎、腫脹的。慢性病例病變主要特征為心臟二尖瓣處
有潰瘍性心內膜炎,形成疣狀團塊,如菜花狀;腕關節和跗
關節呈現慢性關節炎,關節囊腫大,有漿液性滲出物;皮膚
壞死。
診斷時應注意與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瘟、豬副傷
寒、弓漿蟲鑒別。
【防控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增強機體抵抗
力。定期用豬丹毒弱毒菌苗或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凍
干疫苗免疫接種,仔豬在60~75日齡時皮下或肌肉注射豬
丹毒氫氧化鋁甲醛疫苗5毫升,3周后產生免疫力,免疫期
為半年。以后每年春秋兩季各免疫一次。用豬丹毒弱毒菌
苗,每頭豬注射l毫升,免疫期為9個月。也可注射豬瘟、
豬丹毒、豬肺疫三聯疫苗,大小豬一律1毫升,免疫期為9
個月。
(2)治療時,首選藥物為青霉素,對敗血癥豬*好首先
用青霉素注射劑,按每千克體重2萬~3萬單位靜脈注射,
每天2次。如青霉素無效時,可改用四環素或金霉素,按每
千克體重0.5萬~1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l~2次,連用
3天。
65.怎樣防控豬肺疫(豬巴氏桿菌病)?
豬肺疫又叫豬巴氏桿菌病,豬出血性敗血癥,俗稱“鎖
喉風”或“腫脖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殺性巴氏桿菌
引起的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