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循環型社會及其規劃理論和方法:構建和諧社會—新學科 新觀念 新思路 版權信息
- ISBN:7802090091
- 條形碼:9787802090095 ; 978-7-80209-009-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循環型社會及其規劃理論和方法:構建和諧社會—新學科 新觀念 新思路 本書特色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循環型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政府的決策目標和投資的重要領域,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其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資源耗竭、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實現資源的*佳配置、*優利用和良性循環。
本書立足于促進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從宏觀社會層面上對其進行富有特色的理論研究。內容不僅涉及自然資源、生產資源和廢物資源的合理規劃、科學管理和*優配置,還包括社會資源,即社會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機制制度、法律法規的協調配合,以及全社會各層次主體明確和合理分擔其責任等。該書以系統的觀點,結合多種學科,提出并構建了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核心,由循環社會理論、循環經濟規劃理論組成的多層次,系統化的循環經濟理論體系。創新性地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資源在時間、空間、數量上*佳利用的“三維”觀點;層次分明地論述了構建生態化的產業結構和功能的思想、系統分析了循環型社會的制度整合建設整合內容;并從宏觀、次宏觀、中觀、微觀四個不同層次上闡述了循環經濟規劃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初步建立了各層次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本書對于國家的經濟、環境、資源、規劃等宏觀管理決策部門,大中專院校及相關科研院所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循環型社會及其規劃理論和方法:構建和諧社會—新學科 新觀念 新思路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并構建了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核心的、由循環型社會理論、循環型社會規劃理論組成的多層次、系統化的循環經濟理論體系。
循環型社會及其規劃理論和方法:構建和諧社會—新學科 新觀念 新思路 目錄
0.1 問題的提出及其重要意義
0.1.1 循環經濟是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途徑和
方法的深層次探索
0.1.2 發展循環經濟是國情的需要
0.1.3 循環經濟理論體系處于初級階段
0.2 本書的預期目標和理論框架
0.2.1 闡述的問題
0.2.2 預期目標
0.2.3 主要邏輯思路
0.2.4 本書的理論框架
0.3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可能做出的貢獻
0.3.1 各章節主要內容
0.3.2 主要創新思想
0.4 簡要評價和有待繼續研究之處
1 循環經濟總論
1.1 傳統的發展模式的弊端
1.1.1 從發展歷程看人與自然的關系
1.1.2 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
1.2 可持續發展戰略地位的確立
1.2.1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1.2.2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
1.3 生態學原理對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理論的啟迪
1.3.1 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
1.3.2 生態系統的基本原理
1.3.3 生態系統對人類活動的啟迪
1.3.4 依據生態學原理人類社會與環境相協調的對策
1.4 循環經濟
1.4.1 循環經濟的產生
1.4.2 循環經濟在國際國內研究、發展現狀
1.4.3 循環經濟的概念
1.4.4 循環經濟的原則
1.4.5 循環經濟系統及其物流特征
1.4.6 循環經濟的“量”“時”“空”觀
1.4.7 循環經濟的系統觀和循環型社會
1.5 發展循環經濟現實意義的理論分析
1.5.1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1.5.2 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
1.5.3 循環經濟與科學發展觀
1.5.4 發展中國家的隧道說
1.5.5 循環經濟的動因
1.5.6 循環經濟與國際經濟一體化
1.5.7 循環經濟與經濟發展
1.5.8 發展中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
2 循環型社會
2.1 循環型社會的相關概念
2.1.1 循環型社會的定義
2.1.2 循環型社會的基本原則
2.1.3 循環型社會的優先原則
2.1.4 循環型社會的目標
2.2 循環型社會的分析研究層次
2.2.1 系統關系層次分析
2.2.2 經濟系統產業組成層次分析
2.2.3 社會經濟系統過程層次分析
2.2.4 社會經濟系統管理層次分析
2.3 循環經濟的社會依托及核心內容
2.3.1 推進循環型社會的依托
2.3.2 向循環型社會轉變的核心內容
2.4 推進循環型社會的步驟
2.4.1 區域環境資源規劃和決策
2.4.2 區域經濟體系向循環經濟型轉化
2.4.3 社會主導消費品的管理
2.4.4 社會廢棄物管理
2.4.5 社會支持體系的整合和綜合決策
3 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3.1 經濟環境要素及產業結構的發展
3.1.1 經濟環境要素
3.1.2 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3.1.3 產業生態化的基本概念
3.2 產業生態化
3.2.1 系統關系分析.
3.2.2 產業生態化的含義和研究內容
3.3 生態農業
3.3.1 生態農業的一般概念
3.3.2 生態農業的新范疇
3.4 生態工業
3.4.1 生態工業的相關概念
3.4.2 生態工業的基本特征
3.4.3 生態工業的原則
3.4.4 生態工業的實施內容及建設步驟
3.4.5 生態工業代謝研究
3.4.6 資源*優利用研究
3.4.7 生態產業園
3.4.8 清潔生產和生命周期評價
3.4.9 發展生態工業可行性及存在問題的討論
3.5 生態化的服務業
3.5.1 服務業的內容和功能
3.5.2 服務業與環境
3.5.3 生態化的服務業取向
3.6 固體廢棄物再資源化
3.6.1 固體廢棄物的概念和分類
3.6.2 我國固體廢棄物管理現狀
3.6.3 固體廢棄物的再資源化
3.7 循環型社會的制度建設
3.7.1 思想意識轉變
3.7.2 循環型社會政策體系建立的程序和方法
3.7.3 循環型社會的自然資源管理政策
3.7.4 循環型社會的經濟政策和機制
3.7.5 循環型社會的管理機制和公眾參與
3.7.6 循環型社會的法律體系
3.7.7 循環經濟的科學技術戰略
3.7.8 循環型社會的消費模式
4 循環經濟的規劃理論
4.1 循環經濟規劃的相關概念
4.1.1 循環經濟規劃理論
4.1.2 循環經濟規劃的目標和內容
4.1.3 循環經濟規劃的原則
4.2 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4.2.1 區域循環經濟規劃的目標
4.2.2 循環型區域規劃的基本步驟
4.2.3 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的狀況分析和
指標體系的建立
4.3 區域資源利用規劃目標和指標體系
4.3.1 區域的環境資源分析及規劃步驟
4.3.2 區域資源利用規劃的目標
4.3.3 區域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及指標體系的建立
4.4 生態產業園及生態企業規劃
4.4.1 生態產業園區規劃
4.4.2 生態型企業規劃
參考文獻
后記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