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吞吐大荒:徐悲鴻尋蹤 版權信息
- ISBN:7020057586
- 條形碼:9787020057580 ; 978-7-02-00575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吞吐大荒:徐悲鴻尋蹤 內容簡介
徐悲鴻,一位卓爾不群的藝術先驅,一位從太湖鄉村走向世界的文化巨星,也是一個關于藝術與人生的紛繁話題。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徐悲鴻?為什么徐悲鴻在新中國誕生時已是一代大師,以往卻總是回避徐悲鴻生存與成長的時代,以及與之交往的民國人物?徐悲鴻去世至今,又有哪些與之有關的人與事?
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離開不開這個民 族的文化復興,而要復興民族文化,就不能去找尋文化歷史上的那些先賢們。徐悲鴻就是一個值得追尋的先賢,一個“現代美術教育之父”,其一生浸染儒家思路,博采西方精華,幾乎勾連著一部中國近代史和當代史。作者遍訪歷史親歷者與研究者,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從歐洲大陸到南流印度,力求還原歷史真相,使今人得以重新認識其大師風范和精神遺產。撥開歲月風塵,尋找一個真實的徐悲鴻。
吞吐大荒:徐悲鴻尋蹤 目錄
**章 萬里云霄-羽毛
一 鄉土的饋贈
二 千里良駒
三 私奔東瀛
四 京城礪志
五 名校與名師
六 歡樂與痛苦
第二章 耿耿星河月在天
七 噴薄欲出
八 教授之家
九 美麗的懸念
十 講臺內外
十一 新居悲歡
十二 熱血男兒
十三 亂世離情
十四 傷心家國
第三章 從看春盡落花時
十五 籌賑星洲
十六 大師的痕跡
十七 印度覓蹤
十八 在泰戈爾故鄉
十九 喜馬拉雅山
二十 亂世之戀
二十一 世事無常
第四章 豈有蛟龍愁失水
二十二 嘉陵江畔
二十三 漂泊歸舟
二十四 情感的歸宿
二十五 磐溪易水
二十六 離婚前后
二十七 一展抱負
二十八 不拘一格
第五章 百載沉疴終自起
第六章 遺世獨立,御風而行
后記
吞吐大荒:徐悲鴻尋蹤 節選
一九一三年深秋,十八歲的徐悲鴻毅然離開宜興故鄉,再次投奔他心目
中的福地一一大上海。他在內心里感到了那座中國*大都市對他的召喚。尤
其是《申報》多次登出廣告,上海圖畫美術院成立并正式招生:“專授各種
西法圖畫及西法攝影、照相、銅板等美術,并附屬英文課。講義明顯,范本
精良,無論已習未習,均可報名。”
在此之前的一天,在上海美租界乍浦路的一家日本料理店,三個闖蕩上
海的年輕人在聚餐,摩拳擦掌地謀劃生存大計。挑頭的人叫鄔始光,二十七
歲,另外兩個小兄弟,是十七歲的劉海粟與十九歲的汪亞塵。劉海粟原名劉
槃,取意蘇軾《前赤壁賦》“渺滄海之一粟”,更名海粟。汪亞塵原名汪松
年,以“亞洲之塵”、自詡,改名亞塵。
此時,一改中國畫拜師求藝的傳統做法,集體授課的美術學校已草創多
處。官辦的,有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國畫手工科,教師是赴日習畫回國的鄭錦
。私立的,有上海布景畫傳習所,主持人是學過英文與西洋畫的周湘。而鄔
始光與劉海粟就是周湘的門徒,而汪亞塵早年喜愛繪畫,后跟隨浙江同鄉鄔
始光學畫。
這三個美術青年從日本料理店的后窗看出去時,不約而同地看到一張出
租告示,貼在對面弄堂的墻上。他們興奮地嚷嚷,吃過飯,就去租那間房子
。因為他們談論如何在上海立足,不如籌辦一所傳授繪畫技藝的學校。于是
,那間房子就成了上海圖畫美術院地址:上海美租界乍浦路8號洋房。
一身鄉土味的徐悲鴻,走進上海美租界乍浦路8號洋房。他交了半年學
費十八元,外加膳宿費三十元。這筆錢對于他,絕對是個大數字。然而,他
失望了。雖然名稱好聽,卻不過幾間租的房子,空空如也。僅有幾位敢上講
臺的,只是略知一二的初學者。他氣憤的是,他畫的幾幅畫競被拿去,當了
學校教材。
于是,他在一個夜晚不告而別。如果說,他有什么收獲,那就是懂得絕
不能誤人子弟,老師就得善待學生,這成為他的終生信條。
若干年后,徐悲鴻已是畫壇翹楚,一個名叫曾今可的評論家在《劉海粟
歐游作品展會序》中提到“劉海粟和徐悲鴻這對師生”,徐悲鴻當即在《申
報》發表啟事,說當年上海圖畫美術院“純粹野雞學校”:“今有曾某為一
文,指吾為劉某之徒,不識劉某亦此野雞學校中人否?鄙人于此野雞學校,
固不認一切人為師也。”
劉海粟在《申報》反唇相譏:“美專二十一年生徒遍海內外,影響所及
,已成時代思潮,亦非一二人能以愛惡生死之。”他嘲諷徐悲鴻自命“藝術
紳士”。
但劉海粟的回擊,激起徐悲鴻的更大反感。《申報》新發《徐悲鴻啟事
》毫不客氣:“汝乃不及(除非撒謊),繪畫之事,容有可為,先洗俗骨,除
驕氣,親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誣過。(乞閱報諸公恕我放肆,罪
過,罪過)”
這是徐悲鴻一生中極為罕見的勃然大怒。
對于轟動滬寧的這一場筆墨官司,擁護徐悲鴻與擁護劉海粟的人,各執
一詞,有不同解讀。其實很簡單,這兩位大師立身為人的個性不同。在徐悲
鴻看來,對于一個學校而言,學生有沒有教材之類,并不是什么大事。而對
于一個學生,尤其是家境困苦的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等于一次被騙的經
歷。
作為一個富甲一方的世家子弟,劉海稟則是另一種心態。后來鄔始光退
出,由劉海粟接手,繼續主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又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徐悲鴻的定語是“野雞學校”,劉海粟卻看作是以后上海美專的起點。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主教水彩畫與函授的汪亞塵深感愧疚,“誤人誤己
,兩不相宜”。他在《四十自述》中說,“那時自己瞎畫,還要用現在望平
街一帶還留著的擦筆畫做范本,去教學生,連講義都寫不清楚,真是害人!
”他不愿“莫名其妙地干下去”,自己赴日學畫,還寫信勸劉海粟也出國看
看。他回國后在上海美專任教,又創辦新華師范學校,亦為著名畫家,培育
人才無數,也是徐悲鴻終生摯友。
一九一五年,回到宜興的徐悲鴻并沒有放棄做一個畫家的理想,他還得
走出去。一個在上海當教授的同鄉回來探親,看到他的繪畫出眾大為贊嘆,
一口答應幫他找份工作,他便再次辭職,去上海尋找人生出路。
徜徉在黃浦江邊的徐悲鴻,少年老成,躊躇滿志。他的背囊里揣著硯臺
、毛筆和他的書畫之作,長衫口袋里叮當作響的,除了幾枚借來的銀元,還
有兩枚自己親手篆刻的方章,一枚日“神州少年”,另一枚為“江南貧俠”
。
懷抱幻想的青年貧俠,很快感受到了生活的蒼涼。那個當教授的同鄉雖
然答應幫他找份工作,而且給當時復旦大學李登輝校長寫了介紹信,李校長
也答應可以考慮,誰知考慮的結果卻是拒絕。其他的出路沒個頭緒,宜興老
家又來人捎信,說他媳婦得了病,叫他趕快回去探望。他匆匆趕回老家一趟
,但并不打算就此作罷。
徐悲鴻弟媳任佑春說:“徐悲鴻回到家,他的媽媽陪媳婦到外面去看病
了,不在家里。徐悲鴻買了一件皮背心帶回去,和三十塊錢擺在一起,他關
照家里人說:我實在不能夠等,有急事得到上海,我馬上回去了,皮背心給
老婆暖暖心,三十塊錢給她去看病吧。以后徐悲鴻就回到上海,沒有多少時
候,他媳婦就病死了。”
鄉村妻子病故不久,兒子劫生也因天花而去世。一年之間,徐悲鴻失去
了他*親近的父親,也失去了雖然沒有任何感情,卻能給母親帶來安慰的妻
子,還有年幼的兒子。尤其是失去父親在藝術上的指教,讓這位年輕人嘗到
了孤獨的滋味。
無盡的痛苦之中,他將自己的名字徐壽康改名為徐悲鴻,浪漫地將自己
比喻成一只悲哀的孤雁,決心要穿越茫茫長空。
再來上海的徐悲鴻,抱著*后的希望在街頭奔走,依然四處碰壁。上海
灘如此之大,卻沒人愿意收留他。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商務印書館發行所的
黃警頑。這個與他素不相識的熱心人,在他走投無路的倒霉關頭,拉了他一
把。
黃警頑說:“當時徐悲鴻穿了件藍竹布長衫,對分的頭發披拂在前額,
手里拿著個紙卷兒,年齡同我仿佛,約二十多歲,但有些瘦弱抑郁。他經熟
人介紹,到商務印書館找《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我代他打電話給惲鐵樵
的。徐悲鴻回來告訴我:‘商務出版教科書畫插圖,惲先生說,我的人物畫
得比別人好,十之七八沒問題。’
“過了幾天,發行所岡Ⅱ下排門,徐悲鴻就帶著滿臉沮喪、憔悴的神情
走進店堂,說是情況有變,人家不同意讓他畫,他難受地說:‘我無顏見江
東父老!在上海,我舉目無親,只有你一個朋友,永別了!’說完,他快步走
出門去。
“*初我還不很介意,過后一想:糟了!他不會去自殺吧?我感情一沖動
,連假也沒有請,就跟了出去,由四馬路向外灘趕去,怕遲了會出事。我在
外灘找了好久,才在新關碼頭附近找到了他。他正在碼頭上不安地來回走著
,連我走近他身邊都沒有發覺。我一把拉住他的手膀說:‘你想干什么?書
呆子!’徐悲鴻一看是我,禁不住掉下淚來。我們倆抱頭大哭,招引好些人
圍著看。徐悲鴻頭腦清醒了,聽從了我的話,跟我回發行所。
P15-17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