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事法評論(第5卷) 版權信息
- ISBN:7562019274
- 條形碼:9787562019275 ; 978-7-5620-192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法評論(第5卷) 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第5卷集中探討了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問題。以往,“重實體輕程序“成了人們的一個口頭禪。隨著刑事法治的發展,程序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從內心說,以我學習刑法的知識背景,過去對于刑事訴訟程序同樣存在輕視之意。在我掛職任司法職務之后,親歷了刑事案件的處理過程,使我大大地改變了程序對實體具有優先性這樣一個命題。
探討了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問題。在理論爭鳴欄目中,我們發表了3篇論文,都是對現在理論進行的反思與質疑;在學術序跋欄目中發表了周光權博士“制度選擇、規范信賴與秩序形成”一文,它是《制度選擇與規范信賴--刑法學諸問題的新表述》一書的代序,文中涉及一些關涉刑法哲學研究發展的新思路。本卷的專題研究欄目的內容是較為的豐富的,集中了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犯罪學等刑事法各領域的一批頗有分量的論文。
刑事法評論(第5卷) 目錄
〔內地與香港訴訟制度研討〕
刑事訴訟制度的新發展
一、刑事訴訟法的重大修改
二、刑事訴訟制度的發展完善
內地的刑事證據制度
一、刑事證據的主要規則
二、刑事證據制度的發展
三、刑事證據制度的展望
內地刑事司法制度:理念、規范、體制之考察
一、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理念嬗變
二、中國刑事司法制度:規范設置
三、中國刑事司法制度:體制安排
香港的司法獨立
一、司法獨立的原則
二、香港的司法獨立
三、司法獨立與公開審訊
香港刑事證據法的基本原則與應用
一、導言
二、抗辯式庭審
三、調查與取證
四、庭審與提證
五、“相關性”準則
六、“聞說證據”準則
七、適用于認罪供詞的“自愿性”準則
八、證據的衡量與裁決
香港檢控人員的角色
一、引言
二、審訊(**審)前的角色
三、審訊時的角色
四、審訊后的角色——上訴
五、結語
〔理論爭鳴〕
從客觀真實到法律真實——兼論刑事訴訟證明標準
一、客觀真實:辨析與利弊權衡
二、法律真實:刑事訴訟證明的目標
三、排他性:刑事訴訟證明的標準
中國檢察權研究
一、引言
二、中國檢察權的譜系尋根和現實追問
三、中國檢察權的歷史成因
四、中國檢察權之正當性的反思
五、中國檢察權的角色定位與訴訟職能的直構
論犯罪概念的不合理性
一、犯罪的法律性本質
二、犯罪的動物性本質
三、結論
〔學術序跋〕
制度選擇、規范信賴與秩序形成
(例研究〕
司法權力、尊嚴捍衛與權利保障——一起擾亂法庭秩序案的分析
一、案例與問題
……
〔域外傳譯〕
美國律師協會:司法行為守則
〔專題研究〕
犯罪概念之解析
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
社會相當性理論研究
論被害人承諾
刑法對經濟失范現象的評判和抗制
論區域刑法
刑事案件不起訴制度之研究
司法鑒定制度改革的主要課題
偵查監控機制研究
視角轉換:我國行刑法制的現狀及走向分析
犯罪學研究的認識論
刑事法評論(第5卷) 作者簡介
陳興良,1957年3月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12月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刑法.1984年12月獲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5月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