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7543462273
- 條形碼:9787543462274 ; 978-7-5434-622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本書特色
古希臘藝術的來源是人們對自身的觀察和思考;而中國的青銅藝術是來源于對宇宙的觀察和思考;在本質上的審美觀念不同表現出來的這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藝術和古希臘雕刻藝術在形態方面的不同。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藝術是功用化的,是巫術用具和權力之器,它的取象是從外在事物入手的,因此長于表意。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藝術與古希臘雕刻藝術的互補,構成了人類古典藝術的高峰!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內容簡介
探尋先民的足跡:青銅藝術的時空定位
中國青銅藝術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發生、發展到變化的過
程,又因地域、族群和時代變化,在器型、裝飾手法方面有不同的變化。這
里,我們可以設定兩條分期的標準,一是按技術層面來分,二是按器型裝飾
的類型來分。這可能在某些時段與朝代更迭相符,也可能某些時段不符。按
法國東方藝術史學家巴贊的分法,中國青銅時代可劃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原
始期,二是古典時期,三是衰落期。原始期是指從青銅器出現至商早期;古
典時期是指從商中期至西周;衰落期指東周以后。從青銅器藝術發展的表象
看,這是無可辯駁的分法。
“考古發現*早的青銅器是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類型出土的刀子,據激
光光譜分析為錫青銅”,我們可以把青銅藝術的發生期上溯非常久遠。
從青銅時代的分期來看,其原始階段有發生學的意義,在技術層面上處于較
基礎的時期。
“金屬器物之顯著的重要性的*早證據—在有中心性的考古遺址中與
貴族階級關連的鑄造的青銅禮器與兵器——發現于河南西部的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青銅器的出土,使我們掌握了大量與文化背景相連的證據。“供給
了我們了解青銅時代里真正的意義的**條線索。”
青銅時代的結束是以鐵器作為生產工具代表一個新的生產力到來為標志
,還是以青銅器退出主要歷史舞臺為標志呢?在《國語·齊語》里,管仲說
過“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試諸土壤!”惡金即指鐵
,可見鐵在春秋已經出現。“河北興隆縣壽王墳村出土的八十七件各種工具
的鐵范。計有鋤范、雙鐮范、范、斧范、雙鑿范、車具范等。”這些戰國時
代鐵器的大量出土,充分說明春秋戰國之際新的生產力已經到來,農業文明
形態的封建國家已經形成,由此,可把青銅時代劃定在春秋戰國之交。戰國
時期,青銅依舊是在社會生活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還是藝術的*重要門
類,直到秦漢才為陶等取代。但是,從青銅時代作為一個完整的文明形態的
界定來說,在這里還是傾向于把下限劃在春秋戰國之交。
對于夏商周三代的關系,有兩種主要的觀點。按近幾十年來流行的說法
,認為是后一個朝代取代前一個朝代的單線遞進;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夏商周
三代在時序上有先后,但也有并行時期,主要是三個權力集團斗爭融合的歷
史過程,只是在某一時期,一個權力集團占主導地位,歷史便以之命名。我
較贊成后者的觀點,這比較符合文明初始階段人類社會狀況的實 際。國家
不可能單獨出現,部落聯 ……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目錄
寫作的動機和現實意義
幾個基本概念
何謂中國古典藝術
何謂藝術中的生命精神
何謂藝術理想
**章 青銅時代藝術研究的回顧
青銅時代藝術研究概況
歷史的遺憾
文明的塵封
第二章 青銅鑄就的文明豐碑
以“青銅”為名的時代
天工之作
探尋先民的足跡:青銅藝術的時空定位
鼎銘尊象,敬天親人
國之重器
通天之途
永恒的圖像
型制風貌
文飾風采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青銅藝術的風格流變
第三章 人文晨曦:青銅時代社會形態論
青銅文明的溫床:夏商周的自然環境
青銅時代的地域觀念
荒蠻將逝,文明初始
青銅時代社會形態的歷史定位
第四章 對宇宙和生命的追問
天地之間的思考
天地方圓
易,生生不息
有命在天:先民的宗教觀
薩滿的宇宙
生殖——生命延續的秘密
尊祖敬宗
圖騰: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態
敬畏生命:中華文化早期的生態倫理觀
生死命題的思考
第五章 神與物游:青銅藝術的形式魅力
材美工巧
在器型和裝飾之間
擬容取心,象其物宜
一物兩體,兩體究一
生命的凝鑄
程式——成熟和魅力
第六章 有虔秉鉞,如火烈烈:青銅藝術的審美品格
血火間的悲劇情結
道法自然——秩序和調諧
神秘之韻
莊嚴的世界,崇高的情懷
生命精神的映射
第七章 生命絕唱:對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發展終結的思考
涅槃與更生
時代風氣的嬗變
人類審美文化的永久定格
古典光輝的永恒
東方審美特質的塑造
科技先聲
立卦造書:漢字初成
古典的殊途同歸:商周藝術與古希臘藝術的比較
互識互補:比較的意義
古典:以希臘的名義
希臘藝術的土壤:文明的特征
藝術形態的比較
石刻的史詩和銅鑄的文明
模仿與取意
尺度準則和心理程序
神人同形和萬物有靈
趨靜和尚動
在人和宇宙之間的選擇
結論
附錄:夏商周斷代年表
參考文獻
圖片欣賞:奇異瑰麗的青銅藝術
藝術與生命精神-對中國青銅時代青銅藝術的解讀 作者簡介
喬遷,1968年生于江蘇省徐州市。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雕塑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副教授,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雕塑》雜志“理論研究”欄目主持人,《中國雕塑年鑒》副主編。
曾參與香港回歸《永遠盛開的紫荊花》、中華世紀壇主雕《中華千秋頌》的創作。作品先后入選“青年雕塑家八人作品展”、“99回響——中國雕塑藝術展”、“首屆、二屆、三屆中國雕刻大賽”、“東陽國際木雕大賽”、“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幾十次國內外藝術展。并舉辦“鄉村的記憶——喬遷雕塑作品展”、“守望鄉村——喬遷大地藝術展”、“又見彩虹——喬遷大地藝術展”等個人展。
在國內各主要藝術刊物公開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作品數十幅。中央電視臺、新疆衛、福建東南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等多次專訪。
曾應意大利文化部、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比利時拉娜藝術中心等邀請多次赴歐洲多國進行考察和學術交流。
曾應邀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