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臺灣研究25年精粹(文學篇) 版權信息
- ISBN:7801953290
- 條形碼:9787801953292 ; 978-7-80195-32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臺灣研究25年精粹(文學篇) 內容簡介
首先,廈大臺灣研究團隊有一個比較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團隊內部向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果有誰要以某某派自稱,在研究院內部就會立刻招致非議;其次,廈大臺灣研究團隊一直注意吸收海內外臺灣研究學者不同的思想精華,廈大臺灣研究學術生命的延續離不開海內外同行的知識加特。個人認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的*大特色,就在于有完整的學科體系為依托,注重基礎研究,特別注意研究的學術規范性。廈門大學的臺灣研究還得益于多學科綜合研究優勢,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和文學等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打造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堅實的知識基礎。
展望未來,我們不僅需要繼續弘揚前輩先進歷史地、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認識臺灣,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為祖國統一大業服務的精神,更要腳踏實地,常懷自省之心,在深化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強前沿性研究。本輯五本論文集名為精粹,實為我院全體在崗研究人員的學術自白書,希望它有幸成為所有對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愛之深,責之切的學術同行們針砭批判的對象——任何善意的批評和指正都將成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繼續成長的動力。
臺灣研究25年精粹(文學篇) 目錄
定位臺灣文學的三種方法
試論閩臺文學的歷史文化親緣
臺灣文學反映的客家社會結構和民性特征
從小說看臺灣女性價值觀的嬗變
臺灣小說反映的福佬社會文化特征
楊逵的文學之境與臺灣的現代性
臺灣新世代和舊世代詩論之比較
古詩傳統的現代轉化
——余光中與李賀
臺灣當代小說中的女性
歷史川流中的悲情地帶
——讀《藤纏樹》
在文化焦慮中走出跌停版
——第18屆臺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臺灣科幻小說的創作及其特點
談《人生行路》與《情結》的結構藝術
姚一葦歷史劇的現代性與民族性
悲劇與救贖的神話
——論張曉風戲劇作品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
《茶館》在臺灣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臺灣觀眾對《茶館》的客觀接受
西而不化與西而化之
——余光中漢文學語言論之一
白先勇小說句法與現代性的漢文學語言
臺灣的現代性怨恨修辭
《王謝堂前的燕子》批評方法漫論
新批評的倡導者顏元叔與臺灣文學批評的演進
殖民者的臺灣之愛
——略評《由加利樹林里》兼及張良澤的崇日心態
早期海峽兩岸新文學交流的又一佳話
——楊逵小說《蕃仔雞》的*早中文譯本
趨向祖國認同的心路歷程
——朱天順早年的文學創作
略論光復初期臺中《和平日報》副刊
——兼及《新知識》月刊和《文化交流》輯刊
試論《自由中國》的文藝欄目
試論閩臺文學的歷史文化親緣
臺灣文學反映的客家社會結構和民性特征
從小說看臺灣女性價值觀的嬗變
臺灣小說反映的福佬社會文化特征
楊逵的文學之境與臺灣的現代性
臺灣新世代和舊世代詩論之比較
古詩傳統的現代轉化
——余光中與李賀
臺灣當代小說中的女性
歷史川流中的悲情地帶
——讀《藤纏樹》
在文化焦慮中走出跌停版
——第18屆臺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臺灣科幻小說的創作及其特點
談《人生行路》與《情結》的結構藝術
姚一葦歷史劇的現代性與民族性
悲劇與救贖的神話
——論張曉風戲劇作品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
《茶館》在臺灣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臺灣觀眾對《茶館》的客觀接受
西而不化與西而化之
——余光中漢文學語言論之一
白先勇小說句法與現代性的漢文學語言
臺灣的現代性怨恨修辭
《王謝堂前的燕子》批評方法漫論
新批評的倡導者顏元叔與臺灣文學批評的演進
殖民者的臺灣之愛
——略評《由加利樹林里》兼及張良澤的崇日心態
早期海峽兩岸新文學交流的又一佳話
——楊逵小說《蕃仔雞》的*早中文譯本
趨向祖國認同的心路歷程
——朱天順早年的文學創作
略論光復初期臺中《和平日報》副刊
——兼及《新知識》月刊和《文化交流》輯刊
試論《自由中國》的文藝欄目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