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小洋樓風情:公共建筑 版權信息
- ISBN:7530929275
- 條形碼:9787530929278 ; 978-7-5309-2927-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洋樓風情:公共建筑 內容簡介
記得歌德說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其實,作為一種實實在在的視
覺藝術,建筑又何嘗不是凝固的歷史昵?
當你漫步在天津街頭,帶著不同歲月風韻與個性的一幢幢洋樓盡收眼底
;無須施展縮地短海的法術,歐陸風情似乎就來到了你的身旁。百余年來,
潛移默化的時光積蓄,使這些閱盡人間滄桑的大小洋樓成了往昔天津的風信
標;而洋樓中匯藏著的一幕幕歷史,又代表了天津城市成長的軌跡。今天,
這一幢幢洋樓成了天津的文化遺存,成了天津的標志,成了聯結過去與現在
的紐帶。如此豐富的內涵,使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她、記錄她、研究
和保護她。
在天津,洋樓是租界的產物。提起洋樓的歷史,不能不使我們想到租界
,想到1860年深秋,中英簽訂的《續增條約》墨跡未干,便有一名叫戈登的
英國工兵上尉,在天滓城東南的海河西岸劃定了英租界,然后設置了界石。
緊接著,法、美兩國也各劃了一塊。這樣,天津便成了繼上海之后,中國第
二個設有租界的城市。
所謂租界,實際上就是中國的城市里的外國僑民居留地。三國租界劃定
之初,這里多為農田或洼地。盡管英租界里的許多地塊一經劃出,便按“皇
家租約”規定條件賣給了出價*高的買主,可是要想蓋樓,必須先讓承包商
雇來成串的手推車,從遠處運來大量泥土,把地基墊平加高,施工相當困難
。*初,只有顛地洋行蓋了一棟像樣的樓房,后來成了英國領事館。1864年
又在海大道(大沽路)圣道堂的地皮上修建了老合眾會堂。在新合眾會堂建成
之前,這里一直是租界僑民做禮拜的地方。此外,只是在河壩道(臺兒莊路)
碼頭附近修建了一些相當好的房屋,但租金極高。即使如此,許多洋行還是
看好了英租界,他們先把土地買下,“釘上界樁,蓋一個大貨棧和幾間暫時
居住的小房子,就心滿意足了”。
租界實行的是西方式的城市自治,舉凡道路建設、排水設施、路燈安裝
、警務人員費用,都要由租地人也就是納稅人來承擔。到了19世紀70年代,
英租界當局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于是便按當初戈登的規劃,開始了大規模
的市政建設,加高了河壩大道,修筑了當時的租界中軸線一一中街(后來命
名為維多利亞道),路面筆直平坦,兩旁種有雙排榆樹。由于有了良妤的基
礎設施,進入80年代,**個洋商商會,**家英文報紙,**座圖書館,
**個文學團體,**條碎石馬路,**座公園,中國通商口岸**座市政
大廈等先后出現。與此同時,租界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革命”,草地網球
、舞會、吸煙自由音樂會以及業余或專業劇團的戲劇演出,都可以在俱樂部
里舉行,法國僑民中的騎手還可以在海河岸邊舉行撒紙賽跑。隨著英租界的
繁榮,樓房的需求很快“升溫”,只要一蓋好,馬上就會租出去,住上人。
甚至許多樓房在建成前很久,就有人預訂了。P8
小洋樓風情:公共建筑 目錄
小洋樓的未來價值(序言)馮驥才001
天津向近代城市的轉化楊大辛004
歷史在這里匯藏羅澍偉008
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博覽勝地荊其敏012
洋樓人文掇拾林開明018
圖片
I凝固的歷史022
(舊租界各國之領事館、公議局、工部局、警察局、兵營及行政辦公樓等)
II昔日輝煌032
(原銀行、洋行、貿易公司、寫字樓等)
III近代文明之光060
(原俱樂部、影劇院、學校、報館、醫院、公園等)
IV大都市的起步084
(早期的橋梁、電報局、郵局、電燈房、自來水公司、車站、旅店和飯店等)
V遙遠的鐘聲200
(教堂、修女院等)
VI迷人的細節112
(門、窗、柱、墻、屋頂、樓梯、室內室外的有關細節等)
附錄
本集建筑地址一覽表208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