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慎柔五書 版權信息
- ISBN:7117076100
- 條形碼:9787117076104 ; 978-7-117-07610-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慎柔五書 內容簡介
地黃丸為腎家之主劑。蓋腎水枯,則肝木不榮;木不榮,則枯木生心火。故用熟地以滋腎,用澤瀉以去腎家之邪,則地黃成滋腎之功。腎所惡者土也,脾家有濕熱,則能克腎水,故用山藥補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濕,則山藥成補脾之功。木枯則耗水,以山茱萸斂火以潤肝;火熾亦能涸水,以牡丹皮瀉心火而補心。心足則火不妄起,且下降與腎交,而補腎之功愈成矣。此即《難經》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之義;又《素問》亢害承制之道也。凡兩手俱數,大便燥者,八物湯。洪大有力,地黃湯;無力,大補湯。脾燥,加山藥;脈弦,加芍藥;右關浮無力,加丁香;沉無力,加干姜。內傷,寸脈大于尺脈,此陽脈盛也,宜用保元湯加歸、芍引下,則大脈去,而陽氣亦內收矣,此從陽引至陰分之法。內傷,右尺弦弱,不宜用寒涼,以命門火虛故也。若右關緩有力,緩則為濕。又寸尺弱者,用補中湯加赤茯、苡仁。蓋補中補寸弱,赤茯、苡仁行中焦濕,又能使中焦之氣下行,而尺脈自和。右關緩無力,用參苓白術散加黃芪,以補上而益下。凡在右,以四君子湯加減。欲上,用黃芪;一欲下,赤苓、苡仁。在左,以四物湯調理。若左寸洪有力,加木通、黃連、赤茯苓之類。蓋木通瀉小腸火,小腸為心之腑,黃連瀉心,赤茯苓者,赤人丙丁也。左關浮,用羌、防。左關沉有力,用山梔、柴胡、知、柏之類。左尺有力,加知柏以瀉其有余。蓋左有瀉而無補,右有補而無瀉,則命門火重矣。凡內傷發熱、口干,乃下焦虛寒,火不歸元,陽氣在上故耳。須溫下焦,使陽氣下降,則口干自愈。凡內傷,火在上,水在下,故發咳嗽而喘,此皆滋陰降火所致也。初用桂制白芍、吳萸少許,及甘草、人參、五味、半夏、破故紙、杜仲。一溫則火下行,水上升。如或作瀉,則陽下行,而胃中所積宿食水谷行動矣。凡虛損,肺脈大,氣喘,下部脈弦細弱微,此皆陽上越而不降,內寒外熱,上熱下寒之癥。用人參一錢,桂制白芍一錢,干姜三分,半夏一錢,五味十五粒,甘草生炙二分。使溫中內收,陽氣降下。凡久病服寒涼克伐過多,以致三陽氣衰,致痰凝氣滯,以調元之劑治之。陽氣一動,則少陽先升,少陽欲先出,前有太陽,后有陽明,遏截不能伸,少陽之氣至太陽,太陽與之并則寒,與陽明并則熱,遂成寒熱瘧狀,非真瘧也。其太陽氣達,遂有傷風之狀,鼻塞、惡風寒之癥見矣。陽明氣達,則有作瀉之癥。此時正當調脾補元,分頭施治,則舊病盡脫矣。凡服寒涼克伐之過,遂成血凝氣滯,用溫補之劑,其痰血決行,脈氣漸和,須預言將來或有凝血少許。此乃通經氣壯而血行也。凡脈細數,腎虛;弦數,肝虛;短數,肺虛。此為病重之脈,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散數則為心虛。諸數之中,尚有舒徐和緩之意者,是云有胃氣也。凡虛損脈數十數至,尚不細短,按之有一條者,可服獨參湯一、二兩,然后調理。
慎柔五書 目錄
慎柔五書卷之一 師訓**
歷例題辭
慎柔五書卷之二 醫勞歷例第二
虛損門題辭
慎柔五書卷之三 虛損第三
脈法
損脈致病次序
又損脈損癥
治損法
五臟逆傳致病訣
虛損死證
寒熱論
五臟致傷
虛損致病之由
亢則害承乃制論
虛損誤藥之辨
虛損秘訣
損病湯藥加減法
損病主治湯方門
保元湯
四君子湯
異功散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七味白術散
四物湯
八物湯
十全大補湯
和中散
生脈散
升陽散火湯
柴胡升陽湯
東垣火郁湯
癆瘵門題辭
慎柔五書卷之四 癆瘵第四
脈法
總論
骨蒸癆
血風癆
冷勞
熱癆
癆瘵各疰論
尸厥
勞癥主治湯方門
人參養榮湯
補中益氣湯
茯苓補心湯
人參清肌散
八物湯
人參柴胡散
逍遙散
人參五味子散
葛氏保和湯
五蒸湯
大黃廑蟲丸
仲景百勞丸
五鳳丸
雷公丸
茱萸根湯
五膈下氣丸
千金散
雄砂丸
追蟲方
紫河車丸
天靈蓋散
白薇湯
倉公散
內鼻散
硫黃散
醫案題辭
慎柔五書卷之五 醫案第五
風例
瘧例
痢例
傷例
脾胃例
虛勞例
頭痛例
胃脘痛例
眼痛例
齒痛例
雜癥例
方劑索引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