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繪畫史 本書特色
吾國美術自古以來*為發達,書畫、雕塑、建筑皆能表國民之特長,為世界所注目。
——陳師曾
中國繪畫史 內容簡介
畫之為何物,性靈也。
一部《中國繪畫史》,歷數自遠古至今,中國畫之變遷、發展。三代春秋戰國先秦兩漢的稚氣丹青,所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魏晉南北朝隋唐逐是豐腴潤澤;五代宋元高遠超妙;又有明清韻味悠長……
一代畫師陳師曾,一如描摹一幅丹青,將性靈之氣融貫文理,繪就中國畫之長卷,意趣盎然,蘊藉深厚。兼論中國畫人物、花卉、山水之歷史演繹,更添點睛之筆。
畫之為畫,無由脫離歷史情境之左右,然更有其自津之品性。陳氏畫論,既述兼論,每發前人之未發,概妙文盡數中國繪畫之精妙者也。雖茲概述,是為問道之津梁。
中國繪畫史 目錄
**章 三代之繪畫
第二章 漢代之繪畫
第三章 六朝之繪畫
第四章 魏晉之繪畫
第五章 南北朝之繪畫
第六章 隋朝之繪畫
第二編 中古史
**章 唐朝之繪畫
**節 唐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唐朝前期之繪畫
第三節 唐朝后期之繪畫
第四節 李思訓一家
第五節 王維
第六節 鞍馬畫家
第七節 中唐及晚唐之繪畫
第八節 周昉與趙公祐一家
第九節 花鳥畫與論畫
第二章 五代之繪畫
**節 五代繪畫概論
第二節 南唐之繪畫
第三節 前后蜀之繪畫
第四節 五代之山水畫
第三章 宋朝之繪畫
**節 宋朝文化總論
第二節 宋朝之畫院
第三節 宋朝畫派之沿革
第四節 宋朝之論畫
第四章 元朝之繪畫
**節 元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元代繪畫之變遷
第三節 四大家
第四節 題款及道釋畫
第三編 近世史
**章 明朝之繪畫
**節 明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明朝之畫院
第三節 山水畫之沿革
第四節 浙派
第五節 院體畫之一派
第六節 吳派
第七節 道釋風俗畫之變遷
第八節 花鳥及雜畫
第九節 閨秀妓女之繪畫
第二章 清朝之繪畫
**節 清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清朝之山水畫
第三節 人物畫之變遷
第四節 花鳥及雜畫
附錄
文人畫之價值
清代山水之派別
清代花卉之派別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繪畫源于實用說
中國畫是進步的
中國繪畫史 作者簡介
陳師曾,1876年生,1932年逝世,江西義寧(今江西修水) 人 。清末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字師曾, 號圬者,又號圬道人,號所居白槐堂、唐石花、倉室。祖、父均顯貴飽學。同是清末著名詩人。陳師曾自小聰慧,年幼喪母,由祖母扶養。10歲能寫擘窠書,涂煙去工詩工,人稱“神童”。20歲曾留學日本習博物 ,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歷任北京高師、北京美專教授。1932年夏,因繼母患病于 南京,他親至調理,竟悴而病故。年僅48歲,英年早逝。 陳師曾秉性厚道,待人誠懇,曾結識不少知已好友。他與魯迅是南京水師學堂 的同學,東渡日本的同行,教育部的同事,兩人有著深厚的友誼。往來甚密,互換金石拓本,切磋詩書畫印。魯迅多次請陳師曾刻印。他最喜歡的“俟堂”印章,就 是從陳師曾“槐堂” 的號名引伸而來,并請師曾刻成的。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